美二次加征关税,实体店主如何应对?

2025-04-15 香烟资讯 5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当特朗普挥舞着再加征50%的关税大棒砸向中国商品时,这场看似遥远的贸易战,已经化作一场经济海潮,正咆哮着,冲击着每个普通美国家庭的生活,也振荡着不安的全球经济。而中国商务部不失时机发出的反制严正宣言背后,每个中国家庭,包括实体零售店主,也要做好面临变化的各种准备。

毋庸置疑,关税加码,一部分商品的物价必然会涨,本来市场经济就不太景气,物价上涨会使得消费者更加捂紧钱袋子,更加理性消费,对提振市场经济就会产生压力。另外,很多出口商品在重税下会考虑出口转内销,到那时候,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的“外贸尾货”,物价反而变得更加便宜,市场本来就内卷严重,会卷得更厉害。有人说,物价越便宜,消费者不就越高兴吗?其实并非如此,便宜的背后是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很多企业将面临走不下去,裁员或者倒闭,大批员工失业,对经济发展必然产生更大阻碍。

兵家忌讳打无准备之仗。商家也不例外。那么,如果关税战持续下去,作为实体零售店主该如何正确应对?我们来看看一些店主的明智做法。

吴老板:精准定位 靶向供给

面对关税冲击,吴老板果断打破超市“大而全”的经营惯性,通过不断的下沉市场,收集数据,洞析周边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需求与趋势,实现精准供给。吴老板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出整改。

首先,他利用 POS 系统分析近三年销售数据,识别核心客群特征。他发现来超市购物 35 - 45 岁女性客群贡献 63%的销售额,因此,他针对女性商品做了深度研究,据此增加国产护肤品,并在店里专门请了一位专业美容师,固定时间段来免费给女性顾客做皮肤测试,让顾客现场体验护肤品的作用,如何正确使用和技巧,这一招得到女性顾客的青睐,超市的一款护肤品单价提升 11%,效果非常明显。

其次,吴老板还与本地农产品基地、食品加工厂建立直采合作。通过"农超对接",将生鲜损耗率从 15%降至 8%,同时采购成本降低 12%。这种模式在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明确鼓励,政府提供冷链物流补贴支持,这一项也给超市增收 16%。

然后,吴老板根据周边社区属性设计商品矩阵。吴老板调查了解到超市紧邻的小区有很多学生,因此他又在超市增加学生文具、营养早餐等,将日均客流量提升 40%。

点评:从“卖所有商品”到“卖对的商品”,是精准定位与靶向供给的本质,是从“以商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升级。让超市从“大而全但低效”的红海竞争,转向“小而精且高粘性”的蓝海赛道,最终实现“客户满意、成本下降、利润提升”的多赢局面。尤其在社区零售、便利店等场景,这种策略更是当下生存与突围的关键。毕竟,比“什么都有”,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的,我恰好有”。

李老板:抱团取暖 命运同体

以前常说“抱团取暖,合作共赢”,随着加征关税战的越演越烈,大多超市单打独斗难以抵御关税冲击,因此,现在不仅要抱团,更要命运同体,而李老板通过三种合作模式实现资源整合,规避冲击。

李老板加入当地小微企业商协会举办的“集采联采”活动,其中协会里有三分之一的零售店主,在他的牵头下,26 家社区超市联合成立采购联盟,对粮油、日化等标准化商品进行批量采购,物流成本降低 25%,采购价格下降 15%。这种模式在 2025 年商务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政策中被重点推广。

李老板还与餐饮、家政等服务业态开展跨界合作。与周边 6 家餐厅合作推出“满 50 元送 5 元代金券”活动,带动销售额增长 12%,同时为合作餐厅引流 33%。

在数字化平台共建的道路上,李老板也做到了精准对接。他先后接入京东新通路、阿里零售通等 B2B 平台,共享仓储物流资源,通过京东掌柜宝采购,库存周转率从 35 天提升至 22 天,滞销品比例下降 10%。

李老板说,抱团模式不仅是商业合作,更能形成“共进退”的情感纽带:店主间的信任与互助可缓解个体经营的孤独感,增强行业归属感;对消费者而言,“命运同体”传递出“本地商业共生共荣”的温度,提升社区凝聚力,不仅形成“支持本土小店 = 守护社区生态”的价值认同,更重要的是在关税的冲击下,做到最有利的庇护。

点评:“抱团取暖 命运同体”本质是中小超市从“零散博弈”到“协同进化”的转型,通过资源整合、风险共担、价值共创,既能破解单个门店在成本、技术、抗风险能力上的天然短板,又能以“社区商业共同体”的形态重构本地消费场景的竞争力。尤其在当下,形势严峻,这种模式为中小实体零售提供了一条从“生存突围”到“生态共建”的可行路径,最终实现“1 + 1>2”的集群效应。

邱老板:双轮驱动 开源节流

邱老板做实体零售已经快三十年了,他一贯注重开源节流。他说,无论生意好坏,都要懂得控制成本,减少损耗是无成本盈利。在关税导致成本刚性上涨的背景下,实体超市需实施“双轮驱动”成本管控。比如,库存管理升级。邱老板的做法是,引入智能预测系统,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季节因素动态调整库存。通过 ABC 分类法,将 A 类商品,也就是占全店销售额 70%的商品作为重点维护,把缺货率从 8%降至 2%;B 类商品,也就是销售一般,但必须存在的商品,把库存量减少 17%;同时 C 类,也就是可有可无的商品库存减少 30%,甚至有些长期滞销品可以直接砍掉。

邱老板的店以前有给消费者送货上门服务,为了减少损耗,邱老板撤掉一个送货员,并与周边 5 家超市共享物流资源,配送成本降低 40%,更是自从加入菜鸟驿站网络之后,实现“线上下单 + 线下自提”,配送成本再次下降 35%。

在能耗管理方面,邱老板更是精打细算,更换 LED 照明、节能冷柜,减少夜间补货,年电费支出减少 22%。推行“一人多岗”制度,收银员兼任理货员,人力成本占比从 18%降至 14%。引入自助结算设备,单店员工减少 2 人,运营效率提升 30%。

点评:面对关税冲击,对超市店主而言,是兼顾“进攻”与“防守”的双轮驱动:既通过创新和用户价值挖掘打开增长天花板,又通过精细化管理筑牢利润底线。这种策略不仅能在短期提升盈利能力,更能通过管理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升级,减少损耗,实现营收,也是当下提升生意的关键路径。

王老板:重组布局 战略调整

在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冲击下,很多小超市店主通过重组布局和战略调整,来重构竞争优势,实现“降本、避险、破局”的多重目标。这种主动变革的核心价值在于有效降低关税战带来的影响。王老板也是其中一员,他的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对美国进口商品的依赖,优先引入国内替代产品或寻找其他国家(如东南亚、南美)的供应商,避免关税直接导致的进货成本飙升。例如,美国坚果、乳制品成本上涨后,直接换成新疆坚果、国产优质乳制品的占比,保持价格竞争力。通过直采本地农场、对接区域批发商或加入采购联盟,绕过中间代理商,降低流通环节成本,对冲关税带来的额外支出。

王老板带头与一些同行店主联合本地工厂定制生产纸巾、洗护用品等标品,通过简化包装、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加上贴上自有品牌后既能避开进口关税,与同行分开制作各自规定的包装,形成自己店内特有品类,又能避免与同行之间的竞争。

在服务质量上,王老板也做了很多改变。不断更换服务手段和质量,做好高频便民服务,让小店从“卖商品”升级为“卖解决方案”,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服务好顾客的场景体验,从而让顾客记住并青睐于自己的店铺。

另外,王老板非常关注“支持本地商业”“内循环”相关政策(如补贴本地采购、税收优惠),完成本地化转型的超市更易获得政策扶持,因此,对本土化商品的销售就格外重视,实现“危中抢机”。

点评:超市的重组布局和战略调整绝非被动“止损”,而是一次重塑竞争力的机遇:通过供应链“去单一化”、商品“本地化”、服务“场景化”,不仅能化解短期成本危机,更能构建抗风险能力、贴近用户需求的商业模式。这种调整的核心价值在于:从依赖外部资源转向激活本地价值;从商品差价盈利转向“商品 + 服务 + 体验”的综合盈利,为小店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开辟出一条可持续的生存之道。

孙老板:持久备战 调整心态

在加征关税的持久战中,实体超市店主不仅需要战术上的调整,更需要心态上的“韧性”和战略上的“持久”。从心态调整到实战策略上,孙老板有一套组合拳,可以给店主将压力转化为转型动力的很好启示。

关税带来的成本波动、供应链断裂等问题,本质是外部环境从“稳定”转向“不确定”。作为店主,孙老板意识到,未来可能面临更多政策、成本、竞争的突变,放弃“等政策好转”的侥幸心理,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让门店在波动中更强壮”的思想转向上,而不是抱怨。

孙老板每周花 1 小时梳理门店那些价格不稳定商品,并制定“替代方案清单”,及时培养 2 - 3 个替代品,用“可控行动”对冲“不可控风险”,减少焦虑源。他主动寻找“同行互助网络”,并加入本地很多零售店主社群,大家相互分享应对关税的经验,还跟一些有思想的店主组建“抗风险联盟”,集体与供应商谈判账期、争取政策支持。同类人的经验共鸣能有效缓解孤独感,增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归属感,这样会减少部分压力。

孙老板每天记录一件“今天做到的抗压力行动”的文字,比如,谈成一个新供应商、优化了一款商品陈列,通过持续的微小进步,增长“我能掌控局面”的积极心态,尽量减少对负面政策新闻的过度关注。

孙老板在生意淡季,会主动关掉店门,到外面亲近大自然,锻炼身体,并在生活上做好开源节流,做好规划,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小店有不可替代性”:大型商超和电商在关税冲击下可能因体量大、转型慢而被动,而小店的“船小好调头”“贴近社区”正是自己的优势。风来听风,雨来观雨,面对的一切都有解决的办法,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点评:把“每一次危机”视为“能力升级考试”:当你挺过关税压力,学会了供应链备胎管理、本地化选品、社区运营等技能,这些能力将成为未来应对任何风险(如疫情、通胀)的“底层操作系统”。商业的本质就是在不确定性中持续创造价值,而你有能力将门店在这场战斗中应对自如,稳步提升。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这场关税风暴中,实体零售店主既面临“成本飙升、客流流失、供应链断裂”的生存危机,也迎来“消费升级、政策红利、技术赋能”的转型机遇。其实“危机中也会藏着生机”,关键是要把压力转化为创新的动力,把挑战转化为升级的阶梯,这或许正是零售业在变局中应变突围的真实写照吧。相信只有那些能够完成“精准定位、抱团取暖、开源节流、重组布局、心态重塑”五大蜕变的零售主体,将在市场烽烟博弈和行业洗牌中实现华丽转身与凤凰涅槃。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m.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32449.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头条!中华烟哪里收“不言而信”

头条中华烟哪里收不言而信揭秘香烟回收背后的行业潜规则近日中华烟回收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作为国内高档香烟的代表中华烟不仅是节日送礼的常...

香烟资讯 2025-09-29 120 0

今日公布!越代香烟“一臂之力”

今日公布越代香烟一臂之力近日一种名为越代的香烟在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它宣称能够帮助烟民减少吸烟量甚至最终戒烟这种香烟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香烟资讯 2025-09-29 1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