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粤交界的南岭北麓,湖南郴州宜章县通过构建"源头管控-精准核查-过程监督-整改闭环"四位一体监管体系,正在书写传统烟叶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近日走访发现,该县将卫星遥感、物联网监测等12项数字技术深度植入烟叶生产全链条,建立起覆盖6个乡镇、43个行政村的全域监管网络,推动烟苗移栽合格率同比提升15.6%,亩均用工成本下降30元。
智慧育苗构筑产业根基
在海拔680米的莽山云雾间,天塘乡育苗工场的玻璃温室内,万余盘烟苗正通过智能水肥系统进行精准滴灌。这个采用物联网监测技术的现代化育苗基地,实现了育苗存活率从92%到98.5%的提升。
"每盘烟苗都有'电子身份证',扫码即可查看品种信息、生长日志和领用记录。"技术员李磊演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正是宜章县"源头管控双保险"的核心载体。
该县创新推行的"区块链+育苗管理"模式,通过将育苗数据上链存证,确保从基质装盘到成苗发放的23个关键环节全程留痕。
2025年育苗季,内管督查组突击检查发现的异常数据同比下降82%,"签字确认+影像存档+数据上链"的三重验证机制,让价值数百万元的烟苗实现零差错发放。
卫星测绘织就"天眼"网络
"嘀——"随着无人机在赤石乡渔溪村上空划出规整的航测路线,烟技员王强手持的平板电脑上,100多亩烟田的实景三维模型正在自动生成。这套正在测试的系统,融合GPS测亩仪、多光谱遥感技术的"天空地一体化"测绘系统,可将面积核查精度控制在0.5亩以内,较传统人工测量效率提升20倍。
在县烟草局后台系统里,全县2.1万亩烟田的种植数据可以实时更新。通过接入实时测量数据,系统可自动比对合同备案面积与作物实际生长情况。这种"机器代人"的智能监管模式,不仅让核查误差率压缩至1.2%,更节省行政成本数万元。
网格化管理培育"田间工匠"
"穴深要达15厘米,茎秆入土2/3,这是保证烟株抗倒伏的关键。"在里田镇黄土村烟田里,身着红马甲的网格技术员欧瑶任正手把手指导烟农。这支由12名烟技员组成的"移动专家团",采取"包村到户、责任到田"的网格化管理,已累计开展现场培训36场次,整改不合格田块230亩。
在过程监督环节,当地创新推行的"双查双核"机制。通过建立残次烟苗区块链溯源平台,实现从田间清理到集中销毁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数据显示,2025年烟苗规范处置率已达100%,彻底杜绝了烟苗非正常流转。
闭环整改催生"生产标准"
走进县烟草局的联合作战室,问题整改动态数据及时更新。这个整合了12345政务热线、12313投诉热线、96368服务热线等数据源的智能系统,可自动生成整改任务清单并推送到责任人手机端。截至目前,系统累计派发整改工单27件,整改完成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我们正在将整改经验转化为长效制度。"县烟草专卖局局长刘卫华指着新的《烟叶生产标准化手册》介绍,该手册涵盖42项技术规范和19项管理流程。这种"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全县烟叶上等烟比例有效提升,亩均产值创历史新高。
随着春日的暖阳洒满南岭山麓,宜章县的烟田里,整齐划一的烟苗正在数字化监管体系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这场始于烟苗移栽的技术革命,正悄然推动着传统烟叶产业向智慧农业的华丽转身。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这个湘南小县用科技创新书写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值得期待。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