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先后主持科研项目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1件,育成贵烟36、贵烟20、贵烟300等烟草新品种。
创新是第一动力,“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和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是2025年烟草工作的重点之一。我院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努力将新质生产力培育与行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重点聚焦创新能力和效果提升,对创新链条开展优化探索。
针对链条上游强化需求导向,从产业问题中凝练科研选题。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扎根产业需求,围绕战略任务合理布局科研选题。强化需求导向,我们多渠道发现和梳理烟叶产业问题,2024年全院新立项目中,围绕产区问题和工业需求立项占比95%,工农科三方合作立项占比78%。下一步,我院将建立工业企业“一对一”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聚焦产业问题,统筹规划科研选题布局。
针对链条中游强化融通创新,工程化推动关键技术研究。新质生产力与技术革命性突破相伴相随,核心技术突破需要各方融通合作。我们与省内烟叶产区联合组建开放式科研团队,与湖南中烟共建智慧烟草农业联合实验室,与上海、湖南等工业企业共建新品种一体化示范区,全院5个省部级平台学术委员会中工业企业人员占比50%。下一步,我院将积极融入烟草行业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烟草绿色防控创新联盟等行业平台,深化工农科联动作战机制,聚焦共同目标联合攻关。
针对链条下游强化效果验证,释放成果应用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应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我们联合贵州烟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产区共同探索科技成果孵化机制,与省内9个产区分别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园,近5年共征集验证成果45项,遴选孵化5项,应用推广16项。下一步,我院将持续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
围绕全链提效强化机制创新,提升人才合力与活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机制和环境保障。我们依托“1+X”项目管理机制提升团队合力,构建科研人员岗位晋升制度,加大以业绩和成果为导向的分配力度,科研人员浮动收益占比达到25%。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畅通人才晋升通道,持续优化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更加充分体现按贡献取酬和激励团结协作的鲜明导向。
我院将继续深耕烟草农业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核心技术,推动成果落地转化,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创新成效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提供硬核支撑。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