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烟草商业企业如何严守“双八小时”纪律红线织密监督“防护网”

2025-05-21 香烟资讯 4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严守“八小时内”履职纪律、“八小时外”生活规矩,既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更是筑牢廉洁防线、守护政治生态的关键之举。对于基层烟草商业企业来讲同样重要,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当下,干部职工的言行规范早已超越“工作圈”范畴,延伸至“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的每一个角落。

1、“双八小时”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强化“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规范干部职工行为、维护政治生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于基层烟草商业企业来讲意义深远,具体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1 坚守初心使命,筑牢政治忠诚

八小时内:通过监督确保干部职工聚焦主责主业,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防止权力滥用、敷衍塞责等问题,保障政策落地见效。

八小时外:延伸监督至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防止干部职工因“八小时外”言行失范(例如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利益输送、发表不当言论)动摇政治立场,从源头守住“政治关”。

1.2扎紧制度笼子,防范腐败风险

全时段覆盖:腐败行为可能隐藏在工作之余的“人情往来”中(如私下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参与利益相关活动)。监督“双八小时”可有效防范“工作时明面上不敢腐,下班后私底下乱作为”发生。

风险预判性:通过观察“八小时外”生活习惯(如不良嗜好、高消费),提前预警廉洁风险,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治未病”。

1.3 规范行为边界,强化纪律意识

明底线、促自律:明确“八小时内”履职规范(如考勤纪律以及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要求)和“八小时外”生活准则(如严禁酒驾、禁止赌博),让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从“被动约束”转向“主动遵守”。

破“两面人”现象:防止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伪装廉洁、生活中放纵妄为,确保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维护干部职工队伍的公信力。

1.4 涵养良好生态,引领社会风气

净化政治生态:干部职工“双八小时”言行直接影响政治生态。严管工作纪律可根治“庸懒散漫”,严管生活作风可抵制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引领社会风尚: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健康向上的“八小时外”形象可发挥示范效应,带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廉洁、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1.5 保障事业发展,守护群众利益

工作效能提升:“八小时内”监督可倒逼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和质量(如行政审批提速、为民措施落实)。

群众权益维护:“八小时外”监督可防止干部职工因私废公(如利用职务影响力谋取私利),切实维护管理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让权力真正为民所用、为民谋利。

2、“双八小时”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八小时内”与“八小时外”监督工作中,尽管制度不断完善,举措不断创新,但仍有一些制约监督效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存在。

2.1 监督边界不够清晰明确

“八小时内”监督涉及人事、纪检、业务部门等多主体,易出现“多头管却无人管”现象;“八小时外”监督中,组织监督与家庭监督、社会监督的权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该管的没权限、有权限的不知情”。

2.2 监督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

“八小时内”监督重形式轻实效,考勤监督依赖“打卡记录”,往往存在“人在岗、心不在岗”的“隐性躺平”;履职监督多靠台账、报表检查,易滋生“痕迹主义”,忽视实际工作成效。“八小时外”监督被动性与滞后性突出,依赖“群众举报”“专项检查”等被动方式,难以及时发现隐蔽问题,对新型社交平台的监督手段不足,“八小时外”言行失范发现率低。

2.3 科技应用存在瓶颈

大数据监督面临数据壁垒(如跨部门数据共享难)、隐私保护争议;基层单位数字化监督工具配备不足,仍依赖人工排查,效率较低。

2.4 监督力量薄弱且不够专业

基层监督队伍能力欠缺,例如部分基层纪检干部缺乏财务、大数据等专业知识,对隐蔽性问题甄别能力不足;兼职监督人员精力有限,难以深入开展常态化监督。

3、严守“双八小时”纪红线,织密监督“防护网”举措

3.1 以“全周期管理”理念织密监督网络

“双八小时”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的关键在于监督体系的系统性构建。一方面,要强化“八小时内”刚性约束,通过细化岗位职责清单、规范权力运行流程、深化政务公开等方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延伸“八小时外”监督触角,建立“组织+家庭+社会”协同机制。组织层面,推行领导干部“八小时外”重要活动报备制度;家庭层面,开展“廉洁家风建设年”活动,通过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举办“廉内助”培训班,将监督防线延伸至家庭;社会层面,依托基层社区、网格设立“监督岗”,鼓励社会大众进行监督举报,共同唱响监督“大合唱”,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社会共治格局。将组织监督探头、社会监督触角、群众监督“雪眼”铺设到位,为“八小时外”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提供制度遵循。同时,注意舆论监督的“双刃剑”作用,及时做好引导和回应,确保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平稳有序。

3.2 以“精准化标尺”明晰行为边界

纪律的刚性源于标准的清晰。针对“八小时外”行为容易出现的模糊地带,需制定“正负两张清单”划清红线。正面清单鼓励干部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参与志愿服务、传承优良家风、提升专业素养等;负面清单则明确禁止性行为,包括严禁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严禁参与赌博或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在社交媒体发表不当言论等。同时,建立“容错纠错”与“澄清正名”机制,对因正常社交、合法权益受到误解的干部职工及时公开澄清,既防止“微腐败”滋生,也避免过度监管挫伤干事创业积极性。同时,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采取“定岗+定人+定责+定期”方式,明确“1名分管领导+1个责任科室+1名联络员”,专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干部监督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共聚监督合力。

3.3 以“沉浸式教育”厚植自律根基

纪律约束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约束,而自律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常态化的教育浸润。一方面,深化警示教育震慑作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警示教育走深走实,让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纪律”。通过强化纪法教育、开展谈心谈话、线上线下党规党纪知识测试和发放倡议书等,加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莫道乌纱四两重,戴在头上重千斤”的责任感。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提高“无监自督”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创新廉洁文化传播载体,打造“行走的廉政课堂”,例如在机关建设“双八小时”纪律文化长廊,以漫画、名言警句等形式展现纪律要求;例如拍摄“廉洁人生”情景剧,通过模拟职场与社交场景,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强化纪律意识;又例如举办“我的八小时外”主题征文活动,征集展示干部职工读书学习、公益活动、家庭陪伴等健康生活方式,以正向示范引领清风正气。

3.4 以“数字化赋能”提升监管效能

数字化监管不仅能提升精准度,更能通过技术倒逼干部职工养成“线上线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条心”的自律习惯。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内部监督协同平台,打通纪检、审计、主业务等部门数据端口,建立问题线索“发现—流转—处置”闭环;开通公众参与数字化渠道,例如开发“监督随手拍”、“码”上监督等小程序,社会大众可通过图文、视频反映问题;建立“阳光公示”区块链系统,实时公开干部职工履职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推出“家庭廉洁账户”APP,引导干部职工家属线上签订《助廉承诺书》,定期推送廉洁提醒等等科技手段为“双八小时”监督插上智慧翅膀。

4、结束语

从“八小时内”的担当作为到“八小时外”的慎独慎微,严守纪律红线的背后,是对初心使命的坚守,是对服务管理对象负责、更是对企业负责、对人民群众和国家负责。唯有将“双八小时”纪律要求内化为思想自觉、外化为行动准则,才能真正筑牢监督“防护网”,让每一名干部职工既成为岗位上的“奋斗者”,又成为生活中的“清白人”。

参考文献:

[1]徐盼盼,《让“八小时外”监督“监之有法、督之有效”》,山西干部在线学院网站,2025年1月。

[2]张培,《多举措强化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陕西党建网,2024年6月。

[3]赵海元,《常态长效加强“八小时内外”监督管理》,武威纪检监察网,2024年10月。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m.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42477.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来袭!如何低价批发香烟“心惊肉跳”

低价香烟暗流涌动谁在心惊肉跳近日一种低价批发香烟的渠道在一些圈子里悄然兴起如同暗流涌动引发了不少关注也让不少人感到心惊肉跳这种现象...

香烟资讯 2025-07-02 6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