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赣鄱大地腹地,革命老区江西省吉安市正以培育职业烟农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作为烟叶产区,吉安市近年来将职业烟农队伍建设作为推动烟叶产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通过创新机制、政策扶持、多元经营等举措,不仅稳住了烟农队伍,更激活了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池春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破解“谁来种烟”难题 夯实产业根基
烟叶产业是吉安的传统优势产业,常年种植面积超4万亩,年产值达2亿元,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黄金叶”。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烟农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凸显。60后占七成,70后不足两成,年轻人不愿回乡种烟,传统烟农队伍青黄不接,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吉安市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吉安烟草)以“培育新农人、激活老队伍”为目标,于2020年率先推出《职业烟农评定与管理办法》,构建起覆盖“选拔—培训—扶持—发展”的全链条培育体系。根据种植规模、技术水平、经营能力等指标,将职业烟农分为三星、二星、一星三个等级,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截至2025年3月,全市已评定职业烟农1000余户,其中“80后”“90后”新生代占比逐年提升,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烟农队伍初具规模。
“靶向培训+科技赋能” 锻造现代农业生力军
在吉安市安福县寮塘乡烟叶工作站,一场“智慧烤烟”专题培训吸引了百余名烟农。
“以前种烟靠经验,现在靠科技!”“90后”烟农赵庆军感慨道。去年,他通过职业烟农培训掌握了间歇性排湿烘烤技术,烤后烟叶质量大幅提升,每亩增收超500元。
图为职业烟农积极参加烘烤技术培训
吉安烟草积极推动将职业烟农培训纳入种烟乡镇乡村振兴人才计划,联合当地政府打造“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立体化培训体系。课程涵盖现代农机操作、绿色防控、烟叶烘烤、分级等10余个模块,年均培训超5000人次。同时,大力推广“师带徒”模式,组织技术骨干与新手烟农结对帮扶,确保技术落地见效。目前,全市烟叶机械化率已达68%,亩均用工减少3.2个,职业烟农年均收入突破10万元,较传统烟农增长30%以上。
政策“组合拳”激活职业化内生动力
职业烟农的成长,离不开政策土壤的滋养。吉安烟草联系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打出“金融+保险+服务”政策组合拳:对职业烟农优先保障种植计划,协调金融机构推出“烟农贷”,根据星级授予不等金额的信用额度,积极试点“烟农专属意外险”,覆盖生产全过程风险。此外,积极推动当地政府将职业烟农纳入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体系,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社保补贴、创业担保等惠农政策。
“政策实打实,种烟有底气!”峡江县砚溪镇职业烟农宋爱军算了一笔账:去年他通过“烟农贷”扩种到了140亩烟田,种烟净收入突破30万元。如今,他带动周边12户农户加入职业烟农队伍,形成连片种植示范区。
“以烟为主、多元融合” 拓宽增收新渠道
烟叶产业的提质增效,为多元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吉安烟草积极引导职业烟农“跳出单一烟叶思维”,利用农闲时节和设施资源发展“烟+N”融合产业。在永丰县,烟农合作社利用烤房闲置期种植菌菇,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峡江县推广“烟稻轮作”模式,既改良土壤又实现“一田两收”;安福县则发展烟叶与油菜轮作,打造景观农业,吸引游客旅游观光……
图为职业烟农发展多元产业种植菌菇
“产业融合让收入渠道更广了。”永丰县烟农吴先东说道,她家50亩烟田年净收入约10万元,加上菌菇的收益,年总收入超12万元。目前,全市已有80%的职业烟农参与多元化经营,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主业稳、副业兴”。
吉安职业烟农培育的实践,为破解烟叶产业“后继无人”困境、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提供了重要启示。
未来,吉安烟草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扩大职业烟农种植比例。“让烟农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烟叶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吉安烟草烟叶科负责人李亚纯表示,职业烟农培育只是起点,未来将继续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书写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