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云南省会泽县马路乡水口村的2000亩樱桃迎来采收期,颗颗饱满红润的樱桃挂满枝头。马路乡举办了首届水口樱桃节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尝鲜。
“我们凌晨4点就来自家樱桃林采摘了,大半天时间采摘、销售了近300斤樱桃。”正在给樱桃称重的村民祖会梅笑着说。祖会梅平时在会泽县打工,专门为了樱桃节回家帮忙,“我们村几乎80%的人都在种樱桃,我家种了600多棵。”祖会梅说,经过这几年发展,他们村的樱桃不愁卖,早就有熟客电话或微信预定,樱桃收获季每天都加班加点摘樱桃、发货,虽然累了点,但日子更有奔头了。
樱桃产业在这个小山村“落地生根”,离不开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会泽卷烟厂驻水口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
“我记得2015年刚来驻村的时候,村里的路是黄泥巴拌石子,坑洼不平,一下雨满脚都是泥水。路不好走,想发展产业很难。”会泽卷烟厂驻水口村第一书记陶海聪说,要想富,还是得先修路。
在红云红河集团和驻村工作队帮扶下,水口村修建起14余公里村组道路和20余公里入户硬化路,路修好了,村里村外的连接更通畅了。
交通问题解决了,如何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提升“自我造血”能力?这是驻村工作队进一步思索的问题。村里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和资金有限,只能从既有的传统种养殖业入手。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村里有几户村民种植红玛瑙樱桃,品质、产量、销量都不错,便邀请农业专家前来考察,确认了水口村海拔、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合樱桃生长。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便有了开发村里的荒山、规模化发展樱桃种植的打算。
一开始,樱桃种植推广并不顺利,村民们主要靠种地谋生,不懂樱桃种植技术,担心种不好、卖不好。同时,水口村海拔1500米,山高坡陡,樱桃灌溉用水问题始终是一个难题。
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带着技术专家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加入,另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及红云红河集团帮扶资金,组织机械对荒山土地进行改造,改善土壤条件,修建了2个3万立方米的蓄水坝塘,开展提水工程,把牛栏江的水源引到山上方便村民使用。2019年,首批300亩樱桃树“落户”水口村。
“我们这里种苞谷每亩产值400~450元,种樱桃每亩产值在一两万元左右。有了看得见的收益,这几年主动要求种植樱桃的村民越来越多了。”陶海聪说,水口村樱桃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现在村里种植樱桃约2000亩。
“之前樱桃树开花不结果,我急得睡不着。”陶海聪回忆起2024年的绝收危机仍心有余悸。因当年冬季气温偏高,樱桃树未能充分休眠,导致花芽分化不足。驻村工作队紧急邀请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给樱桃树“把脉问诊”,通过“人工干预休眠”调控樱桃树落叶时间,配合精准施肥、修枝剪条,模拟低温环境,促进花芽分化。次年春季,水口村樱桃树开花率提升40%,坐果密度较往年增加三成。
解决了“种好”的问题后,驻村工作队开始为“卖好”想办法。
“红玛瑙樱桃酸甜可口,但皮薄不耐储运,采收完的樱桃必须及时销售出去。”陶海聪告诉记者,“红云红河集团和会泽卷烟厂每年进行消费帮扶,为销量托底,樱桃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单纯依靠消费帮扶远远不够,还要积极对接大市场,拓展樱桃销路。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口村樱桃的知名度,推动樱桃产业提质升级,近几年,水口村开始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樱桃节活动就是一个尝试。希望通过办展办节,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水口村的樱桃,吸引更多人来水口村旅游、采摘。下一步,我们计划充分利用樱桃采摘园、网红桥等农文旅资源,带动村里发展民宿经济、农家乐,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站在樱桃树下 ,说起未来的发展,陶明聪思路清晰。
当游客们拎着一篮篮樱桃踏上归途,水口村忙碌的樱桃收货季还在继续。这些樱桃树见证了水口村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的转型,乡村振兴是一场没有唯一答案的征程,不吝于付出思考和汗水,向下扎根的力量,终将在时光中显影。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