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烟“货到付款”暗潮涌动:是谁在钻空子?
“免税烟,货到付款,生龙活虎!” 近日,这句听起来有些“生猛”的口号,在一些社交平台和隐秘的电商渠道悄然流传。它指向的,是一个正在暗中滋生的灰色产业链——免税烟的非法交易。这些本应服务于出入境旅客的商品,正以“货到付款”的便捷方式,绕过监管,流入普通消费者的手中。这背后,究竟是谁在推波助澜?又隐藏着怎样的风险?
化名李明是一位资深烟民,他向记者透露,自己曾经通过微信群购买过几次所谓的“免税烟”。“价格确实比市面上便宜不少,而且说是正品,抽起来也差不多。” 李明坦言,虽然知道可能存在风险,但价格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卖家都说‘保真’,‘支持验货’,还货到付款,感觉挺靠谱的。”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货到付款”背后的猫腻
所谓的“货到付款”,只是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障眼法。一方面,它降低了消费者的警惕性,让他们误以为可以“先验货,后付款”,从而放松了对商品真伪的辨别。另一方面,即使消费者发现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维权之路也异常艰难。
化名王丽是一位曾经尝试维权的消费者。她通过一个微商购买了一条声称是“韩国免税”的香烟,到货后发现包装粗糙,味道也与正品相差甚远。当她联系卖家要求退货时,却发现对方早已将她拉黑。“货到付款”成了空头支票,维权无门。
业内人士化名赵先生揭露了这种“货到付款”模式的运作方式。他说,这些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广告,以“免税”、“低价”等字眼吸引顾客。一旦有人下单,他们就会通过快递公司发货,利用“货到付款”的方式收取货款。由于发货地点和收款账户往往是虚拟或临时注册的,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追踪到真正的责任人。
免税烟为何成了“唐僧肉”?
免税烟之所以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唐僧肉”,根本原因在于其巨大的利润空间。免税烟本身的价格就远低于市场零售价,再加上逃避了国内的消费税和增值税,利润空间更是被进一步放大。
此外,监管的滞后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虽然海关和烟草专卖部门一直在加大打击力度,但由于网络交易的隐蔽性和流动性,监管难度极大。一些不法分子甚至通过伪造海关单据、虚假宣传等手段,进一步迷惑消费者。
消费者该如何擦亮眼睛?
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免税烟,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要提高警惕,切勿贪图便宜。不要轻易相信网上所谓的“免税”、“低价”等宣传,尤其要警惕那些以“货到付款”为噱头的卖家。
其次,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免税烟只能在指定的免税商店购买,并且需要出示出入境证件。切勿通过非官方渠道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第三,要学会辨别真伪。正品免税烟的包装、条码、防伪标识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消费者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对比来辨别真伪。
最后,要保留好购物凭证,一旦发现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打击非法免税烟交易,任重道远
打击非法免税烟交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海关、烟草专卖部门、公安机关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形成监管合力。同时,也需要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加强管理,堵住漏洞,切断不法分子的交易渠道。
此外,还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非法免税烟交易的危害,自觉抵制购买。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非法免税烟交易的蔓延,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场“打假”之战,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来源:环球网】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