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控烟工作是应该坚持传统的、坚决的、不留余地“斩除”方式还是应该采取柔性的、多方面的综合治理,其实是全世界都在面临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5月中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38个世界无烟日活动的通知,今年无烟日活动主题为“拒绝烟草诱惑 对第一支烟说不”。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开展控烟科普宣传,提升青少年控烟意识。各地要以世界无烟日为契机,结合今年活动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烟草烟雾危害知识,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自觉远离烟草制品(含电子烟)。同时,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控烟工作,劝阻家人和亲友不吸烟,主动戒烟。(二)巩固无烟环境建设,保护青少年免受二手烟危害。各地要持续巩固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等建设成果,加强餐厅、商超等重点场所控烟管理,倡导无烟家庭建设,为青少年打造无烟健康成长环境。(三)完善戒烟服务体系,提高群众戒烟成效。各地要积极推广应用中国戒烟平台小程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等方式,积极推进戒烟服务进社区、进基层,为群众提供科学戒烟咨询,为有戒烟意愿的社区居民量身定制戒烟方案。要探索应用中医药戒烟等方法,引导有戒烟意愿的居民主动戒烟,降低人群吸烟率,维护群众身体健康。
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举办了世界无烟日媒体沟通会,多位控烟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媒体代表在会上共同探讨中国控烟与健康工作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副会长支修益、裴恒分别在会上汇报了“无烟家庭承诺活动”与“无烟单位倡议”进展情况。据介绍,“无烟的家,更多的爱”项目自去年5月31日启动以来,通过发放无烟家庭标识牌、招募家庭志愿者等方式,覆盖全国31个省份112万家庭,“小手拉大手”活动推动,76%参与家庭实现家长戒烟,戒烟率达18%;“共建无烟中国,守护健康未来”为主题的无烟单位倡议吸引超千家单位响应,通过“千屏联动”矩阵传播健康理念,推动“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社会共识形成。两项活动多元协同构建了全社会控烟网络。
今年无烟日主题重点聚焦于提升青少年控烟意识。公益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恩泽提出,应该严管线上线下电子烟的隐形营销。青少年控烟专委会代表孙冰洁提到,电子烟厂商通过潮玩外观、社交圈层营销诱导青少年,需加强对产品设计、广告内容的审核,禁止以“时尚”“减压”等概念向未成年人推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廖艳辉教授分析,青少年吸烟常与压力宣泄、社交模仿等心理需求相关,建议引入心理疏导、同伴教育,并推动戒烟药物纳入医保。北京朝阳医院梁立荣教授强调了烟草依赖的“慢性病”属性,建议通过“药物+行为干预”提升戒烟成功率,借助互联网医疗扩大服务可及性。青少年控烟专委会代表秦冉提出构建“无烟家庭+无烟学校+无烟社区”联动网络,通过家庭签约、校园周边整治、社区网格巡查,目标2025年青少年尝试吸烟率降低10%。
今年是《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10周年。5月26日,北京市卫健委介绍,10年来,北京市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稳步下降至19.2%,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为34.5%和3.3%。45至64岁人群吸烟率仍为最高,15至24岁人群最低。。各类室内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情况均有改善,成人戒烟率增长近一倍。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从2015年6月开始实施,在当时被称作“史上最严”的控烟法规。根据数据模型测算,《条例》实施十年来,共避免了56554例急性心肌梗死、42235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2398例儿童哮喘住院。北京市全市规范化戒烟门诊增加到20家,年服务上万人次。
5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首都文明办、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共同启动了“巩固无烟餐厅 共建健康环境”行动。在餐厅内设置禁烟标识,公示监督联系电话,建立禁烟管理制度和巡查劝阻制度,不提供烟具等。餐饮单位通过烟雾报警、视频采集等手段加强禁烟管理,同时主动签署并张贴“无烟示范承诺餐厅”标牌。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5月26日还启动了“巩固无烟餐厅 共建健康环境”行动,该活动发起“无烟示范承诺餐厅”倡议,倡议全市餐饮单位:餐厅内不设吸烟区域。当遇到顾客有吸烟意图时,餐厅全体员工都将积极履行控烟监督职责,一旦发现有顾客在餐厅内吸烟,会立即上前友善劝阻,引导其遵守餐厅的禁烟规定;全力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控烟监督执法检查工作,如实提供与控烟有关的资料和情况。
近年来,昆明市持续深入开展控烟工作,将控烟干预工作纳入全市健康教育业务工作管理之中,以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健康县城建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控烟工作。统筹开展全市控烟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并积极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云南省首批社区戒烟综合干预试点。2024年昆明市成人烟草流行监测数据显示,昆明市15岁及以上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7.51%,较2022年的30.33%下降2.82个百分点,达到健康云南行动控烟行动年度目标,全市控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调查显示,餐馆、工作场所和家庭是未来戒烟宣传需要重点关注的场所;电子烟使用率为0.25%,虽处于较低水平但其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趋势仍值得警惕。
5月26日,一场聚焦室外控烟的专题圆桌会议在上海举行,来自媒体、场所、志愿者、控烟机构、学术界及管理部门的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多场景、多维度、多视角的控烟共治经验,为推进无烟健康环境建设和现代城市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会上,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发布全国首份《室外控烟柔性治理倡议书》,该倡议书明确,场所内单位(如沿街商户、餐饮单位等)因地制宜开展控烟宣传和提示,对吸烟行为及时劝阻和引导;志愿者身着全市统一的控烟志愿者装备,强化劝阻技巧,做好引导,维护公共场所无烟环境;市民公众开展柔性劝阻或提醒场所加强控烟管理,也可通过12345热线或“控烟热力地图”小程序,监督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议书也呼吁青少年参与“无烟青春”校园行动,拒吸第一支烟,包括电子烟,争做控烟小卫士。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游腾飞表示,柔性治理通过制度弹性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正在重塑“健康城市”建设路径,其本质是以最小社会成本实现公共空间权利的最大公约数。当前关于控烟工作中柔性治理存在的争议与难点,核心问题包括:法律体系与执法效能的矛盾,执行层面的现实困境,经济与健康的价值博弈,社会认知与文化惯性挑战等。这些争议与难点的突破,需通过完善立法、创新治理工具及深化公众参与等系统性方案实现。
对于控烟工作是应该坚持传统的、坚决的、不留余地“斩除”方式还是应该采取柔性的、多方面的综合治理,其实是全世界都在面临和探讨的一个问题。国际方面,在这个无烟日期间,一些专家对世卫组织主导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以来,控烟工作的得失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未来待续——【5月控烟观察】拒绝烟草诱惑和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控烟政策的反思(下)。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