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瞄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标,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以扎实行动走出了一条跨越、创新、智造的数字化转型进阶之路。
跨越:以守正创新续写百年辉煌
2019年,恰逢青岛卷烟厂建厂百年。彼时,青岛卷烟厂生产车间仍延续传统生产模式。以制丝车间为例,产线开工前,操作工需在工单申请、参数校验等19个步骤间反复确认,生产效率不高且容易出错。
面对这一情况,青岛卷烟厂党委审时度势、主动应变,带领全厂干部职工迈出数字化转型关键一步。
他们成立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会,对标国内外智能工厂建设案例,构建了覆盖生产制造、能源管理、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数智运营管控模式;按照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定位和思路,落实山东中烟党组工作要求,试点推进智能制造项目,举全厂之力打造智能制造一体化平台。
2024年4月,智能制造一体化平台一期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青岛卷烟厂数字化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如今,在青岛卷烟厂现代化生产车间里,机械臂上下灵活舞动,AGV运料小车穿梭自如,操作人员通过自动检测数据可以轻松完成产线巡检任务,一切工作都在数字化系统的精准调度下高效运转。
创新:以技术突破推动管理变革
依托智能制造一体化平台,青岛卷烟厂建立了单机控制模型和工序间联动控制模型,并采用“机器学习+策略优化”控制方式,动态调整控制参数,实现了工艺指标的稳态控制。
技术突破推动管理变革。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青岛卷烟厂以数据为支撑,积极构建设备健康管理体系。他们推行“一机一档”,实现设备信息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涵盖周期更换件、生产消耗件和故障维修件的备品备件管控机制,维修成本降低15%左右;构建功能单元图纸与BOM备件关联清单,设备运维效率提升近20%。
为推动平台建设成果更好落地,青岛卷烟厂打破延续多年的条线式生产组织模式,在制丝车间推行“三位一体”协同作业,即中控操作、现场巡检与智控专家三方紧密配合,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目前,车间90%的产线巡检任务由系统自动完成,剩余任务由现场人员按照指令进行操作,巡检时间大大缩短,过程控制更精准、更快捷。”青岛卷烟厂制丝车间主任朱昆表示。
智造:以融合发展打造智能生态
在持续丰富智能制造一体化平台生产组织、质量管控、能源管理等场景应用的过程中,青岛卷烟厂感受到了智能生态的便捷性和重要性。
在生产组织方面,一体化平台通过模拟生产计划,优化排产流程,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精益生产。据统计,项目在制丝车间试点实施后,设备综合效能提升约8.5个百分点。
在质量管控方面,一体化平台建立了多数据源相关性分析模型,实现了质量风险的数字化识别和动态管理。目前,制丝车间已有91处质量风险RPN值降低,22处中风险降为低风险。
在风险监控方面,一体化平台的智能安全子平台集成消防、粉尘防爆等12个系统数据,并可以通过3D立体地图实现风险点实时监测和异常报警,有力支撑企业通过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评审。
在能源管理方面,围绕精品供能和精准供能,一体化平台构建起能源动力供应排产新模式,集成六大系统,可采集195台能源设备的相关点位,实现能源数据的集成共享和业务的智能协同。
“随着我们开发的场景应用越来越丰富,应用与应用之间相互融合、协同发展,实现了‘1+1>2’的效果。”青岛卷烟厂信息管理处处长孙熠介绍说。
青岛卷烟厂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力建成智能化卷烟制造强厂,全力打造烟草行业卷烟制造标杆示范企业。这标志着青岛卷烟厂向数字化转型发起了冲锋。下一步,青岛卷烟厂将聚焦“上云、用数、赋智”,持续推动数据资产化、业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在技术层面,积极探索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虚实联动和自主决策;在管理层面,着力打造“人人可编制、人人可讨论、人人可修订、人人可受益”的智慧社区,促进员工技能水平持续提升;在生态层面,继续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构建烟草产业链的数字化生态圈。
未来已来,时不我待。青岛卷烟厂将以数字化为引擎,驱动企业持续创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