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天刚蒙蒙亮,山东省莒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洛河烟站烟技员刘家伟便来到了烟田里。他时而查看烟株长势,时而在笔记本上记下数据。
数十年如一日,刘家伟扎根烟叶生产一线,不辞劳苦指导烟农种好烟。
烟农身边的暖心人
2009年,刘家伟结束军旅生涯,来到洛河烟站,成为一名烟技员。对他而言,从军人到烟技员,变的是身份、岗位,不变的是军人底色和党员本色。他暗下决心,要用脚步丈量每一块烟田、用心呵护每一片烟叶,帮助烟农增收致富。
为了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刘家伟白天跟着老烟技员下烟田,熟悉烟叶种植各个环节,晚上认真研读理论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他在工作上有一股迎难而上的干劲,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直到弄明白为止。”时任洛河烟站站长的陈义铎回忆说。
知难不怕难。刘家伟靠着不服输的劲头,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很快便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员工。“刘技术员刚来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我们觉得他太年轻又没有经验,所以不太信任他。有一年,我种的烟叶得了根茎病,刘技术员指导我拔除病株、喷洒药剂,很快就解决了病害问题。后来,我们交流越来越多,我对他也越来越信任了。”洛河镇宅科村烟农刘光朋笑着说。
为了帮助烟农种好烟,刘家伟付出了数不清的汗水。在他心中,烟农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2020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刘家伟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到强对流天气即将到来。于是,他驱车30多公里来到育苗工场,和育苗专业户一起守护烟苗,直到第二天早晨风消雨歇后才离开育苗棚。
2022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在外奔波了一天的刘家伟刚刚回到烟站,就接到洛河镇刘家南湖村烟农卢世刚打来的求助电话。他立刻赶到现场,发现烤房温湿度自控仪出现了问题。于是,他视频连线技术人员,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不断调试。半个多小时后,温湿度自控仪恢复运行。等他再次回到烟站,已是凌晨1点多。
2024年6月的一个深夜,洛河镇遭遇暴雨。第二天早晨,雨势稍小,陈家岭村烟农陈长军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烟田里,看到刘家伟正在烟田里扶正倒伏的烟株、清理垄沟里的淤泥。
……
“每一株烟苗都是烟农的心血,是家庭增收的希望。烟农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要当好他们种烟路上的贴心人,帮他们守护烟苗、守护希望!”刘家伟说。
“种烟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有他在,我们很安心。”洛河镇丰家泥沟村烟农丰国礼说。
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烟田土壤保育、多元经营促增收等工作部署,莒县县局(分公司)积极引导辖区烟农推广“烤烟+N”轮作模式。
为了找到合适的轮作作物,刘家伟与同事深入烟农家中,了解烟农种植意愿;走访周边县市,学习“烤烟+N”的成功案例;走进蔬菜批发市场,了解蔬菜价格行情;聘请农业专家,进行实地论证……最终,在借鉴周边县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莒县县局(分公司)结合当地土壤特点、气候条件等因素,指导烟农选择轮作种植西蓝花、贝贝南瓜、油菜等作物。
“今年我种了20亩油菜、10亩贝贝南瓜,能增收不少呢!”洛河镇魏家村烟农魏延敏信心满满地说。
“烟叶+油菜”“烟叶+贝贝南瓜”“烟叶+西蓝花”……这些种植模式不但有效解决了当地烟区轮作难题,还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刘技术员不仅烟叶生产技术过硬,脑子还灵活,给我们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洛河镇北汶村烟农战祥志高兴地说。
时间是最好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一路走来,刘家伟怀揣对工作的热爱与执著,将“为烟农服好务”的责任扛在肩头,想烟农之所想、急烟农之所急、帮烟农之所需,成为烟农的贴心人、领路人,用实际行动彰显烟草人的责任与担当。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