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卫生所,全村人的杂货铺:林美芳的“双栖”守望

2025-06-11 香烟资讯 9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6月2日上午8时许,晨露在叶尖凝聚滴落,六旬村医林美芳已经挎上蓝色医药包,踏着青石板路走向独居老人徐仁芝的家。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习惯——每月定期为村里慢性病患者上门随访。

"132/89,心跳76,今天指标正常。"林美芳蹲在徐阿婆家门口的石椅旁,熟练地记录着血压数据。就在前几天,这位八旬老人的血压突然升高,让林美芳放心不下,特意提前了随访时间。之后,林美芳又匆匆赶往下一户。

684132206b8efd9fa6286029_m.jpg

林美芳(左)正在执行慢性病季度随访任务。图为林美芳为八旬老太徐仁芝测量血压。刘靖滢摄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苏坂镇芦林村,林美芳拥有两个特殊身份:她是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也是唯一店铺"芳芳食杂店"的经营者。这个常住人口不足百人的山村,正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和空心化问题——从三十多年前的六百多人锐减至现在的不足百人。林美芳却依旧坚守于此,用她的医药包和货架,默默守护着这个日渐“空心化”的村庄,成为村民们健康与生活的双重依靠。

"医药包+货架"的双重守护

上午9点,完成随访任务的林美芳便回到自家车库改造的杂货店。约二十平的空间里,整齐摆放着油盐酱醋等日用品,她的身边便放着医药包和《苏坂镇芦林村第二季度慢性病随访记录表》。

684132206b8efd9fa628602b_m.jpg

图为林美芳在《随访记录表》上登记信息。刘靖滢摄

平常,老人来买酱油时,她会顺带量个血压;附近铁路工人买水时,她会叮嘱注意防暑;小孩咳嗽时,她会帮忙拿点感冒药……这里既是村民的"生活补给站",也是村里的"健康驿站"。

从"以物易药"到现代化经营

1986年,24岁的林美芳开始在芦林村行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有时候村民会用鸡蛋、地瓜来抵药钱。"2017年村里建起标准化卫生所前,她在自己家中看诊长达31年。

684132206b8efd9fa628602d_m.jpg

图为“芳芳食杂店”店内货架。刘靖滢摄

1997年,看到村民要跑到6公里外才能买到日用品,林美芳和老伴在自家车库开起了杂货店。去年1月,在龙岩市新罗区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帮扶下,“芳芳食杂店”经过统一店面改造、商品陈列优化和个性化的经营指导,如今这个扎根山村的食杂店已转型为多功能便民购销站,不仅能够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农产品销售的平台,不少山货在此被打包,寄往全国各地。

684132216b8efd9fa628602f_m.jpg

图为村民们在“芳芳食杂店”销售的农产品。张惠燕摄

林美芳的故事,是中国千万乡村医疗和商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缩影。在人口流失的山村,她的“双栖”守望,既保障了基本医疗,又填补了山村商业空白。

夜幕降临,芦林村的青石板路上,林美芳的食杂店总还亮着一盏灯。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m.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46110.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花果山”烟标

中国陕西省彬县卷烟厂曾出品“花果山”牌香烟,20支装。该烟标上的“花果山”,属美术字,庄重大方,气韵流畅,富有美感,引人入胜。该烟...

香烟资讯 2025-06-17 82 0

三峡小店的暖心“变形记”

在四川长江三峡西陵峡畔,初夏的阳光为黄陵庙古朴的飞檐镀上了一层金辉。景区旁,一家原本不足10平米的夫妻小店“老街超市”经过改造升级...

香烟资讯 2025-06-17 3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