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年直到5月份跑下来,要充分肯定目标进度的来之不易。这个「来之不易」,首先反映为合理而必要的进度节奏,实现了量的稳定增长和结构的持续提升,以上半年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合理而必要」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同时也体现在守住红线、兜住底限,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库存回落,促进市场状态企稳回暖、转好向好。然后还表现在整个产业链持续巩固提升的系统性、协调性,从上游到下游、由内部而外部的保持定力、稳定预期。
更不能回避高位增长、需求疲软、状态紧绷、市场缺乏活力和后劲的压力山大。一是增量减少、增速放缓,量是如此,今年前5个月同比增量为近5年同期最低,而结构较之去年同期倒是有一定幅度的回暖,但单箱均价增长只比去年同期好一丢丢,同样为近年来比较低的水平。二是市场状态有一定好转,但转好的程度有限,基础也尚不牢固,相比于春节后的「高压」运行,经过限产降库、改善投放、优化结构、加强市场打私打假等一系列动作,呈现出一些积极但又仍显脆弱的趋势变化。三是高库存仍然是眼下最大的风险源,从春节过后到现在,工商库存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社会库存也没有明显削减,尽管同比环比都有所缓解,但毕竟仍在高位且较长时间的高位运行也是风险淤积。四是现有消费群体收缩、新增消费群体不足的影响不断地显现出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缺乏需求弹性、市场活力不足,并不断从结构蔓延到销量,随着增长基数的持续垫高,未来一减一降的影响还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
在防范『温水效应』中,我和朋友一起讨论过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些苗头性问题风险。一是缺乏足够的敏感,对外部环境、市场形势、需求变化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局限于眼前,对于需求变化带来的深层次影响、整体性趋势缺乏更长周期、更大空间的认识判断。二是已经这个样子了,只能这个样子了,做多少算多少,做成什么样算什么样,不能保证一以贯之的力度和策略上的针对性、预见性,态度上的无可奈何加剧了技术上的无能为力。三是为了达成目的,可以不顾过程不计后果。随着时间长了、压力大了,为了实现目标,那些原本心有敬畏的底线红线就不管不顾了,尊重市场、遵循规律、遵守规则被选择性地放在了一边,必须要警惕这种片面追求结果的正义性而导致过程的破坏性,好心不能办坏事。
从6月份开始,就进入到传统意义的淡季,需求缺乏活力是一方面,这并不是6 月份新冒出的问题,而是疫情过后的延续,只是放在淡季的背景下显得更突出一些而已,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继续变坏就是好消息,但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正视市场没有趋于变好的事实。没有节礼刺激是另外一方面,今年的中秋和国庆「两节合一」,在此之前4个月都没有节礼和假期消费,这意味着此间几乎只能必须依靠常态消费来支撑经济运行,虽不至于出现骤然大的波动,但接下来只能咬牙「熬」过去而不能指望节礼对于消费的激发牵引。
所以6月份很关键,决定着上半年的时间、任务「双过半」。
6 月份的重点,在顶住外部压力、盯住目标进度的前提下,我把它理解为稳一稳、调一调、看一看。首先是稳,稳住阵脚是第一位的,巩固前5个月的目标实现、任务完成,稳定需求与稳住阵脚呈正相关性,同时还会影响到接下来的稳定运行,要坚持把有效服务需求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大力度、最大限度满足需求。然后是调,既要不遗余力调整状态,抓住一切时机见缝插针调整状态,调多少算多少,能调多好调多好;也要调整心态,无所谓和无奈何在某种意义上具备相当的破坏性,防止市场变化、发展趋势的浮于表面,防范「囿于形势」的自我放弃。再就是看,看清形势,看准趋势,对市场形势、需求变化的复杂性、严峻性要有更清醒的认识,在更大范围、更长周期来加以认识把握,把问题和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立足长远、解决全年。
因为7、8月份更重要,关系到下半年乃至全年的平稳有序。
这不仅仅是7、8 月份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比6 月份,上半年的收尾很重要,下半年——相比于开年的高开——稳走甚至更为关键,只要7、8月份稳住了,下半年乃至全年就有了好的基础,中秋国庆节日也才有优化调控、提升状态的腾挪空间和回旋余地,跨周期、逆周期的基础和平衡亦在于此。更是对7、8月份的形势和压力有更冷静的判断,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需求缺乏活力、没有节礼刺激的现实,另一方面是去年很高的增长基数,去年7、8月份的销量是近5年同期最高,7月份的增量同样处于同期高位,今年7、8月份能够保持在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就是可以接受甚至是比较理想的结果。
其实,到现在早已不是态度问题,甚至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置身于大周期+小气候的叠加,更好地跟进需求、服务需求、满足需求,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这里面有一个需要单独提出来的点,或者说,应该反复强调的常识——不是消费者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消费者——对待市场需求,我们需要这样的谦卑和敬畏,需求不是地里一茬儿接一茬儿的「韭菜」,不是想要就要、想有就有、想来就来,需求是守不住的,需求也需要精心呵护。如果对需求缺乏敬畏、缺乏尊重,跟不上需求变化、发展趋势,不管是当前稳增长,又或者中长期可持续,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有了这个前提,才有提高供给质量的技术和可能,落后于消费者审美,落后于新技术、新物种、新趋势,是中式卷烟品牌的最大风险,努力的方向在于两高产品和创新产品,在于解决好「留不住人」和「后继无人」的问题,以新技术创造新体验,用新体验提升新价值,就是最好的品牌保鲜、价值升级,才能从根本上支撑起当前稳增长、中长期可持续。
近段时间,朋友们对于市场压力有很多讨论,有担心层层加码的,有焦虑脱离实际的。其实,讨论本身就说明面对压力挑战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就表明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的坚决态度。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