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江西贵溪市城南社区的“绿源生活超市”里,店主陈明斌正忙着整理货架上的有机蔬菜,几位老顾客提着帆布袋选购商品。这家曾以传统零食为主的便利店,如今摇身变为社区闻名的“绿色生活驿站”——本地直供的有机食品摆满货架,节能设备高效运转,环保标签随处可见。这场“绿色蝶变”的起点,源于半年前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贵溪烟草”)客户经理朱仙仙带着一份“绿色改造方案”叩响了店门。
转型前的小店,是另一番光景。“老旧冰箱昼夜轰鸣,货架上的零食包装在灯光下泛着油腻的光,年轻顾客进店转两圈便皱眉离去。”老陈摩挲着货架边缘新装的竹制防撞条,思绪回到过去,“有回听见宝妈们嘀咕‘给孩子买零食像在拆盲盒’,心里真不是滋味。”那时的收银台旁,还堆着成捆的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转机,出现在贵溪烟草的一次社区调研。客户经理朱仙仙带着详实的资料找上门:“陈老板,调研显示周边不少年轻人喜欢在手机上买有机菜,可线下却找不到让人放心的店。”这番话,精准戳中了老陈的痛点,也点燃了他的转型决心。
说干就干!三天后,朱仙仙带着一份热腾腾的市场分析报告再次登门。“您看这数据,”她指着屏幕,“晚上七点到九点是‘宝妈下班高峰’,沙拉菜和低糖酸奶是她们的首选;早上五点到七点,晨练的大爷大妈最需要新鲜本地菜。”跳动的数据点醒了老陈,他猛然想起上个月总有一位奶奶来问“有没有有机蔬菜”,当时自己只觉得麻烦,未曾深思背后的需求。
一场便利店的“绿色变形记”就此拉开序幕。改造从“断舍离”开始:高能耗的老旧冰箱被节能冷柜取代;在朱仙仙的建议下,一半的零食货架被撤下,贵溪烟草的青年志愿者们也主动前来帮忙,他们和老陈一起,将腾出的空间精心布置:朴素的竹编筐整齐排列,新辟的“本地直供”专区雏形初现。此外,他们还帮着分类摆放首批抵达的城郊农场蔬菜,细心地为不同品类的有机食品制作了醒目的环保标签。当第一车带着泥土芬芳的城郊农场蔬菜运抵时,老陈特意在筐边插上亲手写的小木牌:“菠菜,本地直供,新鲜又环保”。
图为志愿者帮助零售户整理有机蔬菜
最让老陈开眼界的,是朱仙仙带来的“智能小助手”。每天打烊后,朱仙仙都会远程帮他分析销售数据:“陈叔,昨天有机胡萝卜卖得特别好,农场反馈说可以多种半亩;低糖酸奶还剩3盒,今晚发个‘绿色特惠’朋友圈清库存吧。”在老陈眼中有些神秘的“新零售”,就这样变得触手可及。他也学着在手机上给顾客分组,给宝妈们精准推送无添加辅食信息,给大爷们推送早市特价菜通知。
“现在知道为啥年轻人爱往这儿钻了吧?”望着正在仔细挑选有机鸡蛋的姑娘,朱仙仙笑着对老陈说,“她们买的不仅是东西,更是一份‘放心’。”
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店里的绿色商品专区从最初的半排货架,一路扩展到一整面墙;周末的客流量比转型前激增了三成,连隔壁小区的居民都特意绕路过来采购。更让老陈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是顾客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有人主动把家里的旧电池投进超市的回收箱,有人兴致勃勃地跟着店里张贴的“纸箱变花盆”教程改造快递盒,还有家长专门带着孩子来参加每月一次的“环保小课堂”。
这份绿色热情甚至蔓延到了店外。周末的清晨,城南公园里,贵溪烟草的青年志愿者支起了宣传点。他们正是此前在店里帮忙整理绿色食品的“熟面孔”。志愿者们手中拿着“环保小清单”,热情地向晨练、散步的居民讲解垃圾分类技巧、分享家庭节能妙招,还不时介绍起店里新上的本地有机果蔬。
图为志愿者向居民宣传“环保小清单”
上周,朱仙仙又送来一批设计精美的宣传海报,“陈叔,下一步咱们计划在店里搞个‘绿色生活打卡墙’,让更多人看见并参与低碳生活的实践。”
“刚开始转型那会儿,就想着多卖点货,”陈明斌一边擦拭着光洁的货架,目光扫过正在挑选本地蜂蜜的年轻妈妈们,一边感慨,“现在才真正明白,咱这小超市,也能成为绿色生活理念的‘传声筒’。”他顿了顿,眼里闪着光,“前几天小朱说,烟草公司正准备组织我们这些‘绿色示范店’开个经验分享会,让更多店主试试这条路。你说,要是每条街巷都有这样用心经营的小店,咱们贵溪城,是不是会更绿、更美?”
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暖暖地洒在“绿色消费,从我做起”的标语上。此时,收银台的计算器发出清脆的“滴滴”声——今天的第一单生意,是位精神矍铄的大爷买了两斤红彤彤的本地西红柿,而装菜的,是他自带的藤编菜篮。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