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烟“声东击西”?机场专卖批发背后的猫腻
近日,一则关于机场免税店私烟批发的消息在业内流传,引发广泛关注。这并非简单的价格优势问题,而是暗藏着“声东击西”的猫腻,涉及到可能存在的灰色产业链。
故事要从李明(化名)说起,他是一名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近些年来,他发现机场免税店的香烟价格确实比市面上便宜不少,尤其是一些进口品牌,差价更是明显。起初,他只是偶尔帮朋友带几条,但后来,他发现了一些“商机”。
“有些人专门在机场大量购买免税烟,然后再通过其他渠道销售,赚取差价。”李明(化名)透露。他表示,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形成了一条隐秘的“灰色产业链”。
那么,这些免税烟是如何“声东击西”的呢?
“蚂蚁搬家”:化整为零,规避监管
按照规定,每位旅客每次只能携带一定数量的免税烟入境。为了规避这一限制,一些人会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即通过多人次、少量多次的购买,将大量的免税烟集中起来。他们会雇佣一些经常出入境的人员,或者与导游、旅行社合作,让他们帮忙购买。
“他们会给那些帮忙购买的人一些好处费,比如一条烟几十块钱。”李明(化名)说道。“积少成多,数量就很可观了。”
“狸猫换太子”:真假混卖,以假乱真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免税烟的特殊性,进行“狸猫换太子”的操作。他们会将一些假冒伪劣的香烟混入免税烟中,然后一起销售。由于免税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合法性”,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真假,从而上当受骗。
“有些免税店也存在监管漏洞,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业内人士王强(化名)分析道。“他们会利用一些内部关系,将假烟混入真烟中,然后通过免税渠道销售。”
“出口转内销”:瞒天过海,逃避税收
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就是“出口转内销”。一些人会将大量的免税烟通过非法的渠道运到国外,然后再通过走私等方式运回国内销售。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赚取免税的差价,还可以逃避大量的税收。
“这种方式风险很高,但是利润也很大。”一位知情人士张伟(化名)表示。“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些监管比较薄弱的口岸,或者与一些海关人员勾结,从而逃避检查。”
监管挑战与应对
针对这些“声东击西”的乱象,相关部门面临着巨大的监管挑战。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机场免税店的监管,防止假冒伪劣香烟流入市场。另一方面,需要严厉打击走私等违法行为,切断“灰色产业链”。
“要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检查,严厉打击超量携带免税烟的行为。”一位海关工作人员表示。“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走私犯罪。”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辨别真假香烟的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消费者在购买免税烟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渠道,并注意查看香烟的包装和标识。”一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建议道。“如果发现有任何疑问,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
免税烟本应是服务于旅客的福利,但如今却被一些人利用,成为了牟取暴利的工具。要整治这些乱象,需要相关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免税烟回归其应有的本色。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关乎市场秩序和社会诚信。只有真正堵住这些漏洞,才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