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的年轻化浪潮奔涌而至,白酒与卷烟行业均站在消费群体代际更迭的关键节点。
当白酒行业已将年轻化从争议推向战略共识并逐步落地时,卷烟行业虽早有尝试,却在推进的深度与速度上显露出明显滞后。这场关乎行业未来的 “年轻化战役”,于卷烟行业而言已刻不容缓。
白酒年轻化,从集体焦虑到战略共识
曾几何时,“年轻人不喝白酒” 的焦虑笼罩全行业,品牌们以白酒冰激凌、低度小瓶装等跨界创新试探市场,却难免陷入营销噱头的窠臼。
但数据证明白酒年轻化是必须跟的潮流:中国酒业协会报告显示,1985-1994 年出生人群已成为白酒消费主力(占比 34%),1995 年后出生群体占比达 18%;茅台 2025 年一季度数据更显示,其文化系列酒销量同比增长 45% ,其中30 岁以下消费者占比从 2023 年的 12% 跃升至 27%。
在此趋势的驱动下,自去年以来,众多白酒品牌纷纷升级年轻化策略。
比如,泸州老窖实施 “高端化 + 年轻化” 双战略,推出 “百调” 低度潮饮系列,联动电竞、国漫 IP 打造 “酒中潮牌”,并通过 “窖主节” 强化用户互动;再比如,汾酒全面启动 “年轻化 1.0 战略”,从颜值设计、产品表达、文化输出、传播渠道等七个维度展开全方位、长期性的年轻化布局。
反观卷烟行业,两者的年轻化路径其实基本相同,但相较于白酒行业更积极、更笃定的战略态度,卷烟年轻化仍然在深度和速度上存在差距。
从深度看,多数品牌将年轻化视为战术性尝试,局限于产品包装创新,却缺乏品牌价值与整体形象的系统性升级。
在烟草行业大企业中,湖南中烟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特例——去年以来,从白沙到芙蓉王,其在产品、文化、营销等方面的全面年轻化,为行业提供了 “战略级年轻化” 的参考样本。
从速度看,如今品牌的年轻化创新与年轻人迫切的新需求之间是不匹配的。
市场需求已释放强烈信号 —— 外烟 “卡比龙” 持续的高热度以及2024 年上半年多款年轻化新品的持续高溢价,印证着年轻烟民对创新产品的旺盛需求,但客观来看,当下的品牌响应速度、跟进速度是慢的,犹豫不决中,潜藏着消费群体流失的风险,对于企业和品牌来说,要以更积极的态度、更主动的作为去承接和满足新一代烟民。
从当下年轻化产品的价位布局来看,大部分企业把卷烟的年轻化尝试的突破点放在了普一类。
毫无疑问,普一类价位正是卷烟年轻化的核心战场。在存量竞争格局下,这一价位段既是行业未来的 “消费基座”,也是年轻群体的聚集高地 —— 他们对价格敏感,却又追求时尚与个性。
卷烟企业需聚焦于此,以口味创新、时尚设计等产品创新为抓手,打造兼具品质与性价比的 “年轻化符号”,让普一类成为品牌焕新的试验田与增长极。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普一类的扩容需要年轻化,而行业年轻化最具包容性、最能孕育出代表产品的价位也必将是普一类。
当白酒行业因年轻化探索缓解 “代际断层” 焦虑时,卷烟行业必须正视 “年轻人不抽烟” 的潜在危机。相较于饮料、食品等品类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卷烟年轻化已非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站在 “十五五” 的新起点,行业需以白酒为镜,将年轻化从单点尝试升级为战略共识:今日对年轻市场的每一份投入,都可能成为明日的市场支柱;唯有持续以深度战略与敏捷速度拥抱年轻群体,才能避免被时代淘汰。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