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变革让企业报产“一键直达”

2025-07-18 香烟资讯 11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卷烟厂(以下简称“常德卷烟厂”)制丝车间里,一场数字化变革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生产报产模式。只需在电脑上输入日期一键点击,滚动的代码便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呈现出了各牌号烟叶的产出量。

“这些精准到每一个批次的生产报产数据,过去都需要人工核算,少说也得半小时左右,如果是刚学的人,每天可能要花一到两个小时。没想到现在完成这项工作只要一分钟不到!”制丝车间预处理班统计员何景华笑着说。

预处理是对烟叶进行制丝的首要工序,其报产的高效性成为制丝工序及时报产的必要前提。此前,每天进班,预处理统计员便一头扎进繁琐的报产工作中,除了因为此项工作重要之外,更因为报产耗时间、费精力。除此之外,需求预处理报产基于品牌BOM人工汇总各等级烟叶产量,当多品牌共用同一等级烟叶时(例如不同品规存多个重叠的烟叶等级),人工仅能通过总计划量估算各品牌需求,无法基于等级占比精确分配,导致生产计划与原料消耗匹配度不足,就像把一锅汤分给几桌客人,难免有的桌分多了,有的又少了。并且由于BOM拆解过程缺乏自动化工具支持,人工统计易受主观因素干扰,造成成本核算不精确。

破局之道,在于创新。常德卷烟厂制丝车间设备技术办的系统维护员龚顺子勇担重任,开启了专项“数字化升级”之路——最终研发了一套BOM智能解析系统,构建基于反向拆解算法的BOM智能解析模块,实现品牌需求到等级烟叶生产总量的自动化映射与动态优化,提升了报产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存在等级交叉的不同牌号烟叶的精确计算。在解决过程中,她还敏锐发现了MES系统对接口数据中DCC出口水分数据仅保留两位小数造成的误差问题,成功避免了每天因此而产生的报产误差,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管控与成本核算的精确性。

图片1.png

图为系统维护员龚顺子对报产系统进行试运行(左亮 摄)

如今,该BOM智能解析系统已在工厂预处理投入使用,实现了30分钟至20秒的效率跃迁,耗时降至原来的1.1%,产出核算正式进入“秒级时代”,报产准确率也进一步得到提升。从人工核算再到智能运算,常德卷烟厂让烟叶报产从“大致齐”变成了“精准细”,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新路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m.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49651.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