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卷烟厂(以下简称“常德卷烟厂”)动力车间积极响应工厂降本增效号召,紧扣“红色动力、绿色能源”工作主线,持续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数智结合赋能工厂绿色发展。据统计,去年该厂节约电能约100万千瓦时、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下降2.53%。
“面子”焕新,能源定额“一块屏”。走进动能集控室,一块蓝色“驾驶舱”式的大屏映入眼帘。大屏上,密密麻麻的能耗数据不断跳动更新,这便是动力车间能源定额数字化管控的生动写照。动力车间以数据治理为主线,以同比、环比数据为参照,借助10大能种、1492个计量点位的实时介质流量监测,精心构建4类3级能源定额指标体系,为数据治理的精准实施、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坚实支撑。
“之前的数据多而分散,有价值的数据难以直接体现。但现在将这些数据集成至这块大屏上,能够实现数据秒更新、信息秒辨识,数据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系统维护员李嘉隆介绍道。
在能源定额管理之下,动力车间强化重点用能部门定额目标考核和动态管控,将能耗目标分层分解至各生产车间,将用能目标压紧压实至能源末端,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里子”夯实,多措并举促节能。该厂动力车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展空压机进风口改造、余热回收及空调达标停机等项目,有效减少设备本体及全流程能耗。新增除铁器设备,提高蒸汽供应质量,降低设备潜在损害的风险。畅通信息渠道。积极推行小改小革,在空调机房内设置问题白板,详细记录设备故障情况及临时处置措施,提醒操作工重点关注蒸汽泄漏、阀门漏水等情况,进一步拧紧扣牢降本增效链条。健全需求侧管理制度。打造烘丝风选工序6条产线的准时化生产管控界面,结合用能端反馈的预计停产时间,提高供能启停响应效率,实现供需协同发力,保障能源可靠稳定供应。
图为空调操作工查看问题白板 (朱翠摄)
“以前我们都是接收到生产车间结束生产的反馈后才关闭空调,现在是生产一结束,系统确认后就会快速关闭空调,大大节约了能耗。”空冷操作工胡仕威表示,通过查看系统的准时化管控界面,可以实时监测工序进度。
“底子”筑牢,人才培养夯根基。动力车间大力推进“1+3+1”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充实能源管理力量,车间结合现状,组建了一支专兼职能管队伍。各班办设置一名能管员,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能管工作的“触角”作用,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日常运行中的问题,并选派2名青工至车间能源管理办见习,推动人才培养与能源管理需求适配。
为了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动力车间秉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2025年选派能源专员2人次,前往合肥、阜阳、郑州等地开展交流学习。同时,邀请兄弟工厂来厂交流,围绕精益管理、节能举措、动能设备运行管控等方面互学共研,不断提高车间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节能降碳,意识先行。车间积极开展能源管理标准宣贯,培育节能意识,发动全员参与能源管理,形成全员关注、全员管控的良好新常态。鼓励节能降碳类全员改善和经验案例提报,每季度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并给予激励,进一步激发员工集思广益开展节能工作的积极性。
图为能管员检查跑、冒、滴、露情况 (朱翠 摄)
“我们通过‘班组日自检+职能部门周内不定期督察’的方式,常态化关注跑、冒、滴、漏问题整改,之前已经发现的蒸汽外排、设备故障造成正压浪费等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确保能源管理工作落地见效。”能源专员杨沛霖介绍道。
“我们要时刻绷紧能源管理这根弦,严格控制无效用能、全力提升设备供能质效,”动能甲班班长杨帅峰说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支撑,深入探索智慧场景建设,让工厂更加智慧、绿色。”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