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候鸟式旅居”俨然成为旅游新风尚,冬季避寒、夏季避暑的模式深受人们喜爱。避暑胜地如河北秦皇岛、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等地纷纷出招,激活“避暑经济”。在这股热潮中,零售商家也各显神通,通过多方面举措拓客引流,为夏日旅游市场增添活力。
店铺美化:打造清凉视觉盛宴
零售商家深知店铺外观是吸引顾客的第一要素。在避暑胜地,许多商家对店铺进行了精心的美化改造。以青岛的一家海滨便利店为例,店主将店铺外墙重新粉刷成清爽的蓝色,搭配白色的装饰线条,营造出海洋的氛围。店门口摆放着色彩鲜艳的遮阳伞和绿植,让人在炎热的夏日里感受到一丝清凉。店内的布局也进行了优化,增加了通风设备,使顾客一进店就能感受到凉爽舒适。
在贵州六盘水,一些特色小吃店将店铺装饰成具有当地民族风情的风格。墙壁上挂着苗族、彝族的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店内播放着悠扬的民族音乐。这种独特的装饰风格不仅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还让他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了当地的文化魅力。
店铺美化不仅提升了店铺的形象,还为顾客创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游客走进店铺,增加了顾客的停留时间和购买欲望。
服务提优:贴心关怀暖人心
优质的服务是零售商家留住顾客的关键。在避暑胜地,商家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在秦皇岛的一家纪念品商店,店员们经过专业的培训,能够热情、耐心地为游客介绍各种纪念品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他们还为游客提供免费的饮用水和休息区,让游客在购物的过程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此外,商家还推出了快递包邮服务,方便游客将购买的纪念品直接寄回家。
在长白山的一家超市,商家针对游客的需求,增加了送货上门的服务。游客在购物后,只需提供住宿地址,超市就会安排专人将商品送到游客手中。这种贴心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了商家的诚意,也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服务提优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还能够树立商家的良好形象。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商家能够与游客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店铺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品上新: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随着游客对避暑游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零售商家也不断推出新的商品,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在浙江莫干山的一家特色杂货店,商家推出了一系列与避暑相关的商品,如竹制的扇子、草编的帽子、清凉的护肤品等。这些商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深受游客的喜爱。此外,商家还引进了一些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如新鲜的水果、茶叶等,让游客能够品尝到地道的当地风味。
在四川九寨沟的一家纪念品店,商家根据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创意的纪念品,如印有九寨沟风景的明信片、钥匙链、手机壳等。这些纪念品不仅具有纪念意义,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吸引了大量游客购买。
商品上新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增加游客的购买欲望。同时,通过推出具有特色的商品,商家能够提高店铺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场景打造:营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融入避暑的氛围,零售商家们还注重场景的打造,为游客营造出沉浸式的消费体验。
在湖北神农架的一家咖啡馆,商家将咖啡馆的装修风格与神农架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店内摆放着仿真的树木和花草,墙壁上挂着神农架的风景照片,营造出一种置身于森林中的感觉。此外,商家还推出了与神农架相关的主题咖啡和甜品,如“神农架蓝莓咖啡”“野人蛋糕”等,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神农架的神秘和魅力。
在辽宁大连的一家商场,商家打造了一个“海洋主题购物街区”。街区内设置了仿真的海洋生物模型、海底隧道等景观,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街区内的商家也推出了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商品和活动,如海洋主题的服装、海洋科普讲座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购物。
场景打造能够为游客创造出独特的消费体验,让他们在购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惊喜。通过营造沉浸式的消费场景,商家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店铺的人气和销售额。
引发的思考
零售商家在“避暑经济”中采取的这些拓客引流的做法,不仅为店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避暑胜地的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首先,商家在追求创新和特色的同时,也要注重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只有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才能赢得游客的信任和口碑。其次,商家之间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通过联合推广、资源共享等方式,共同打造避暑胜地的旅游品牌,提高避暑胜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避暑经济”的引导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避暑经济”为零售商家带来了天赐“凉”机。零售商家通过店铺美化、服务提优、商品上新、场景打造等方面的努力,拓客引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零售商家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更好的姿态迎接“避暑经济”的挑战,为避暑胜地的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