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节市局(公司)数字化运营管控中心,与会代表直观清晰感知烟叶在农商复工全链条流转“旅程” /江鹏 摄
在中国烟叶版图上,贵州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从历史维度看,自明朝天启年间引入烟叶种植到清朝嘉庆年间贵定烟叶成为贡品,贵州烟叶以油光浸润、触手如绸的特点造就的历史传奇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从贡献角度讲,贵州稳居全国第二大烟区,坐拥两大香型的贵州烟叶既是品牌、更是名牌,在行业卷烟品牌配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保障中式卷烟优质原料稳定供给。
逐梦黔岭,贵州烟草发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闯新路、在推动协同融合发展上开新局,让每片烟叶流转路径全流程清晰可见、围绕关键领域加快培育烟叶新质生产力、破题烟叶全链条降本增效挖潜,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烟草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2025年全国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充分肯定贵州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和成效:贵州烟草聚焦保障原料供给、服务乡村振兴,作出了产业融合稳粮稳烟的新贡献,打造了山地烟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新样板,构建了全链条数智赋能管理新体系,拓展了工商深度协同优化烟叶供给新成效。
一、烟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现场见闻
走进毕节黔西市增坪烟叶生产现场,郁郁葱葱的烟叶随风摇曳,万亩烟田绵延成画。行走在一片青翠之间,田间地头立起的“烟田码”吸引代表们注意,手机扫码后,地块所属村组、农户及面积、品种、肥力、烤房等信息跃然屏幕上。
走进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数字化运营管控中心,数字潮涌的气息扑面而来。鼠标轻点间,从全省烟田的“数字档案”出发,融汇烟叶生产各环节的监测数据,在集成平台中智慧决策,最终注入数据“海洋”实现多方信息共享、业务联动,代表们直观清晰感知烟叶在农商复工全链条流转“旅程”。
模式解析
目之所及是生动画卷,一项项新成果、新应用层出不穷,智慧场景时时可见,这是贵州烟草坚持一切从业务需求出发,深度发挥数据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的硕果。
从“135+N”数智烟叶转型体系的系统谋划,到基层探索的生动实践;从“体面线点”四维协同,到烟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全面突破;从数据赋能再到智能化发展……贵州省局(公司)不断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推动烟叶生产从数字模式向智慧生态跃迁。
以“数”赋能,重在技术,根在业务。贵州省局(公司)以贵州烟叶智慧应用云平台建设为切入口,着力打造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智慧烟叶生产新模式。
田间管理“高科技”。贵州烟区实现“数字烟田”全省覆盖,卫星遥感和田间物联网上下协同、精准滴灌与无人机植保交相辉映……新技术、新农具让烟叶田间管理更高效、烟农种烟更轻松。
烟叶烘烤“上云端”。通过慧采装置、慧算系统和慧控装备三位一体,贵州烟区实现烟叶色变、失水状态精准识别,工艺曲线自适应调优、烘烤操作自发执行,一部手机“慧”烤烟,大大提高了烘烤效益。
从田间到车间,贵州烟叶的“数字河流”奔涌向前,打破壁垒、贯通产业链供应链。
烟叶复烤是烟叶产业链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围绕“采数、理数、用数”,建设复烤加工“数字协同”功能模块,通过全流程采集工业企业调运需求、烟叶收购计划、复烤加工能力等数据,运用“贪婪算法”智能产生最优排产建议。
用好一片烟,处处有匠心。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货位为单位挖掘仓储资源禀赋,构建“实时监测、数据采集、适时调控”的温湿度智能管理模式;建立库存烟叶全等级周期性检测制度,基于6597个样本构建烟叶醇化质量数据库,为精准实施加速或抑制醇化提供科学指导。
二、烟叶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培育
现场见闻
烤房前,专业化服务队把分类的烟叶放在编装卸一体化装备上,轻点一下夹烟按钮,一杆烟就成型并送入既定位置,等到上中下6杆烟“集合完毕”,便沿着轨道自动送入烤房,场面分工明确、有条不紊。高锦烘烤工场,编装卸一体机的高效作业引得代表们啧啧称赞。
林泉科技园,“‘韭菜坪2号’凭借‘清悠雅净’风格,进入高端品牌核心配方”“‘贵烟20’和‘贵烟21’易烤耐烤、种植效益高,兼顾工业企业需求与烟农收益”,自育品种展示区让代表们驻足长留。
模式解析
九山半水半分田,叠加“地无三尺平”的喀斯特地貌,带给贵州烟叶的不仅有造物的厚赐,还有“攀登”的艰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愚公移山精神加持天赋异禀的自然生态,在优质原料供给的黔山秀水间,贵州烟区向“新”而行踏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通途。
贵州省局(公司)努力突破环境限制,持续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澎湃创新第一动力,构建“一线出题、研用共答、产业阅卷”科研管理体系,合力打造“守正、自主、优质”创新生态圈,描绘山地烟叶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笔画”。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贵州烟草商业向“种”图强,高水平推进“品种强烟”,绘制全球首张烟草单倍型图谱,首创烟草单倍体诱导系,相关选育周期缩短50%;加速新品种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近5年自育品种累计推广88万亩。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贵州烟草商业坚持以菌养土、固碳培肥、水肥耦合、还田增肥,推动烟田废旧残膜循环利用,土壤质量指数持续提升。构建全场景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坚持“以虫治虫”,打破蠋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应用技术瓶颈;坚持“以菌治病”,开发生防菌剂,实现工程化扩繁、规模化应用,为烟叶生产力跃升厚植绿色动能。
做强一业,带动一链。贵州烟叶复烤公司围绕均质加工、模块配方等业务场景,建设数字信息系统,引入现代智能设备,架构智能控制中枢,创新升级均质化配方管理系统、AGV自动物流、自动精准投料设备,构建数字化智能配方模式,提升原烟组配精度和准头。
让传统文化赋能绿色养护实践。贵州中烟在烟叶养护环节,融合“二十四节气”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首创季节性覆膜养护技术,动态调节养护措施,以“小投入高质效”实现片烟醇化养护的能耗优化与质量提升,构建传统生态智慧与绿色低碳养护和谐共生新模式。
三、烟叶全链条降本增效挖潜
现场见闻
海子乡村振兴示范点,硕果累累的猕猴桃让人心生欢喜,眺望远方风吹烟浪连绵起伏。“种植烤烟510亩、制种玉米190亩、猕猴桃600亩、百香果100亩,形成山上果园、山下粮烟……”随着介绍,烟叶生产延伸链条、助力振兴的图景在代表们心中铺展开来。
走进毕节复烤厂,干净整洁的钢结构车间里,选叶工人熟练地挑选着烟叶、AGV小车有序穿梭、颇具规模的投料设备快速运转,看到备料、物流和投料环节实现无人化、智能化作业,代表们不由赞叹不已。
模式解析
在贵州烟区,有一组数据格外醒目:“十四五”以来,整合站点77个,单站点收购规模从0.8万担增加至1.07万担,人均工作效率提升至1001担,烟叶产前投入从15%降至13.71%,烟叶收购费用、打叶复烤费用分别降低58%、20%。
数据是最好的实证。贵州省局(公司)以烟区、烟农、设施、装备、生产组织方式五大核心要素为基础,围绕“六化协同”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推动烟叶全链条成本管控、降本提质、增效挖潜。
积极响应工业企业更加注重供需对接的精准度,贵州烟草商业在烟叶定制化生产上持续发力,携手贵州、上海、湖南等16家工业企业开展烟叶原料高质量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推广“特色区域+特色品种+特色技术”定制化生产,全省定制化生产200万担以上,基地供应占比74.4%。
发挥烟叶在保障烟农收入、助力烟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贵州烟草商业深化政企协同、粮烟融合,将烟区产业综合体打造成稳固烟叶基础、促进烟农就业增收、助力烟区乡村全面振兴的“桥头堡”。“十四五”以来,全省实现非烟产业产值46亿元,烟农户均收入提高至18.2万元。
技术进步一小步,降本增效一大步。贵州烟草商业立足丘陵山区实际,稳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农田宜机化、农艺轻简化、农服社会化和农机本土化,示范县烟叶生产作业次数从32次减至16次、亩均用工从22个减至16个,实现山地丘陵“轻松种烟、高效作业”。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贵州烟叶复烤公司利用毕节复烤厂毗连毕节烟草物流园区的“地利”,实现仓储共享,年均节约15万元;从单一卷烟物流模式拓展为卷烟与烟叶协同的两烟物流耦合,每万担烟叶可节约3.67万元。
为攻克上部烟叶使用难题,贵州中烟打出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竖配方模块加工、生物酶和微生物综合利用等“组合拳”,全力破解上部烟叶结构性矛盾。“十四五”以来,围绕高可用性上部烟叶开发40.93万担,在13个品规中落地应用,平均使用比例达24.76%。
沿山攀登,站得更高;向“全”迈进,走得更稳。奋进新征程,贵州烟草将始终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破局求变,为加快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书写更加精彩的“黔行篇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