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物流绿色精益管理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2025-08-08 香烟资讯 7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摘要:在“双碳”战略目标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双重驱动下,烟草物流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亟需实现绿色化、智能化与精益化的深度融合。本文系统分析当前烟草物流运行现状及专卖管理协同中存在的短板,结合行业先进实践,提出以绿色循环、数智赋能、流程优化为核心的降本增效路径。通过推广热缩膜回收、无纸化签收、新能源车辆应用等举措,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切实提升物流服务效能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物流体系是烟草行业保障市场供应、服务零售终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支撑。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和行业“精益高效、协调共享、绿色循环”发展目标的明确,传统物流模式在成本控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推动物流系统向绿色、高效、智能方向转型升级,已成为烟草商业企业必须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烟草物流工作现状

当前,我国烟草行业已建成覆盖全国、层级分明、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基本实现了卷烟从工业生产到零售终端的高效流转。各级物流中心承担着仓储、分拣、配送等核心职能,保障了全国卷烟零售户的稳定供应。然而,随着运营规模扩大和外部环境变化,传统物流模式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首先,有的烟草物流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人力、燃油、包装材料等费用在总成本中占比较高,尤其在末端配送环节,受客户分布分散、线路重叠、单车装载率不均衡等因素影响,运输效率偏低,单位配送成本难以有效压降。

其次,有的烟草物流企业资源浪费依然存在。卷烟热缩膜、包装箱等一次性包装物使用量巨大。据公开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年产生废弃塑膜数量较大,若处理不当,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可能带来“白色污染”风险。尽管行业持续推进包装箱循环利用,但热缩膜等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体系尚不健全,回收率普遍偏低。

再次,信息化与绿色化融合不足。有的烟草物流企业在配送个别环节仍依赖纸质订单、手工签收等传统作业方式,既增加纸张消耗,又影响数据采集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同时,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仍不够彻底,燃油车仍占主导地位,碳排放压力依然存在。

最后,服务体系有待优化。有的烟草物流企业在服务标准、操作规范、考核激励等方面存在短板,员工创新意识不强,绿色行为缺乏制度化引导,难以支撑精益管理的常态化运行。

尽管面临挑战,行业绿色转型已取得积极进展。一些单位通过机制创新,在热缩膜回收、电子签收、新能源车应用等方面探索出有效路径。例如,有地区通过建立闭环回收体系,累计回收热缩膜超8吨,相当于减少碳排放7.2吨;推广无纸化配送系统后,单日可节省纸张数千张,交接时间缩短30%以上;新能源配送车日均服务客户超140户,单次充电续航达180公里,显著降低燃油成本。这些实践表明,绿色与精益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协同推进的。

二、当前烟草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绿色精益管理过程中,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烟草企业在物流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制约了降本增效目标的实现。

一是绿色管理缺乏系统性规划。有的烟草物流企业对绿色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节能减排”“回收利用”等单一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导致绿色举措碎片化、短期化,难以形成持续效应。

二是流程标准执行不到位。虽然制定了分拣、配送、交接等环节的操作规范,但在基层执行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现象。如热缩膜回收虽有“一铺二卷三折四扎”标准,但部分零售户或送货员为图省事,操作不规范,影响后续处理效率。

三是数字化应用深度不足。尽管烟草物流企业已上线物流信息系统,但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仓储、分拣、配送、财务等系统未完全打通,难以实现全流程数据驱动决策,影响行业调控数据的准确性。

四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绿色行为与员工绩效挂钩不紧密,一线人员参与绿色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虽将热缩膜回收纳入考核,但权重偏低,激励效果有限,未能形成“人人参与、主动作为”的良好氛围。

五是新能源车辆管理粗放。新能源车投入使用后,有的烟草物流企业缺乏科学的调度与能耗管理制度,存在“为用电而用电”现象,未真正实现节能降耗。同时,充电设施配套不足,影响车辆出勤率和使用效率。

六是人力资源结构有待优化。随着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引入,传统操作岗位需求减少,但具备数据分析、系统运维、绿色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与转型升级需求不匹配。

上述问题反映出,绿色精益管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理念、制度设计与组织能力的综合体现,必须系统谋划、统筹推进。

三、实现烟草物流绿色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的具体措施

为破解当前困境,推动烟草物流实现绿色化、智能化、精益化协同发展,应从制度建设、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与组织优化四个方面系统施策。

(一)健全绿色循环机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回收”原则,全面推进包装物循环利用。针对卷烟热缩膜回收难题,可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经验,建立“宣传—回收—处理—激励”闭环体系:一是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提升零售户环保意识,推动从“要我回收”向“我要回收”转变;二是优化回收流程,推行“隔周回收”或“预约回收”模式,减少对正常配送的影响;三是制定“一铺二卷三折四扎”等标准化操作规范,并通过短视频、图文指南等形式推广,提升整理效率;四是设立专用暂存区,配备压缩、称重设备,确保安全规范存储;五是将回收成效纳入“送货服务之星”等评比体系,实行月度公示与奖励,激发一线人员积极性。同时,应坚定不移推进卷烟包装箱100%循环利用,探索建立可追溯的周转箱系统,减少一次性纸箱消耗。

(二)推进数智赋能,打造无纸化、痕迹化配送链

一是加快数字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是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抓手。全面推广无纸化电子签收系统,例如,通过创新,让那个零售户通过关注企业公众号即可接收订单信息、完成电子确认,送货员拍照上传交接影像,实现“小票电子化、过程痕迹化、数据实时化”。此举不仅大幅减少纸张消耗,还提升数据准确性与客户体验。二是进一步深化二维码应用,实现卷烟从分拣到配送的全流程追溯;建设智能调度平台,基于GIS地图、客户分布、交通状况生成最优配送路线,降低空驶率;引入AI识别技术,自动校验扫码数据,杜绝“漏扫、错扫”问题,确保行业调控数据真实可靠。

(三)优化运输结构,打造低碳绿色配送网络

一是聚焦“最后一公里”绿色转型,加大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根据车辆续航能力、客户密度、道路条件等因素,科学规划配送线路,实现“最佳行驶里程、最佳装载量、最佳劳动均衡”。部分单位实践表明,新能源车单车日均服务客户可达140户以上,单次充电续航超180公里,每月可节约可观的燃油费用。二是修订完善《卷烟配送车辆管理办法》,将新能源车纳入月度考核,实行“一车一考”,将能耗、里程、客户满意度等指标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驾驶员节能驾驶的积极性。长远来看,可试点无人驾驶配送车、电动三轮车等新型工具,拓展绿色配送半径。三是持续激发员工潜能,通过岗位技能比武、QC小组活动、“师带徒”、轮岗交流等方式,提升员工专业素养与创新意识,为绿色精益管理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精益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烟草物流绿色精益管理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更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构建绿色循环体系、推进数智赋能、优化运输结构,完全可以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与环境改善的多赢局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m.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51358.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