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才的“科技闯关记”

2025-08-13 香烟资讯 11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image.png

尽管近期天气炎热,陈天才的身影却几乎每天都出现在重庆奉节的烟田里。这位身兼基层理论宣讲员、农气服务专家、“专技随访”智囊团成员的“斜杠青年”,正忙着给两个在研项目做田间“期中考试”。泡在烟田里的陈天才,裤脚沾满泥点,草帽下的脸晒得黝黑,但说起项目进展,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

别看陈天才现在是行业烟草农业青年人才、全市青年科技托举人才,还揣着全国烘烤竞赛三等奖、重庆市第五届劳动模范、全国烟草行业第八届劳动模范这些沉甸甸的荣誉,13年前刚入职时,他可是被烟农的一句“大学生烤烟不如工地搬砖”怼得睡不着觉。

image.png

“数据里藏着答案”

2012年盛夏,陈天才怀着“科技改变传统农业”的信念走上工作岗位,结果入职第13天就栽了跟头——代表奉节烟草参加烘烤技能竞赛,因为实战经验不足,成绩很不理想。深夜的烤房里,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烟农疲惫的叹息和那句扎心的调侃,让他攥着笔记本蹲在地上发呆,不服输的劲头被激起来:“你们说我不行?那我就把烤房蹲成办公室!”

接下来的日子,白天,他顶着40摄氏度高温走访全县百余位烘烤师傅和烟技员,记录烘烤工艺的每一个细节;深夜,他蹲守烤房,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温湿度变化、燃料消耗和烟叶状态,汗水从脸上滴下来,晕开了笔记本上的字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他牵头构建的奉节县烟叶烘烤网格化管理体系初见成效,烟叶烘烤损失率从16%降至5.8%,每年为烟农挽回损失900余万元,彻底改写了奉节烟叶“长得好、烤得差”的历史。

2020年,重庆市局(公司)提出“1263”数智渝烟发展蓝图,奉节作为全市数字烟叶标杆单位,跑出了数智化转型的加速度。

已成长为烟叶技术带头人的陈天才带领团队深入了解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原理,将全县570座烤房的工艺参数逐项录入电脑,构建起庞大的数据模型。同事笑他是“烤房钉子户”,他却认真地说:“数据不是冰冷的字符,而是孕育变革的黄金土壤。”历时一年,他主导研发的“烘烤曲线自动评价体系”问世。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温湿度数据,结合AI算法动态调控,将控温精度提升至±0.2摄氏度,将故障响应时间压缩至30秒内,让上等烟比例提升了2.3%。

面对赞誉,他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数据里藏着答案,我要把传统经验变成数字密码。”

image.png

“科研哪有暂停键”

陈天才的“科技闯关记”里,少不了“带伤冲锋”的戏码。2014年深秋,在开展装烟方式技改的过程中,为解决煤炭烘烤升温难、不易控温的问题,他在排查烤房故障时不幸被电击伤,全身多处灼伤,婚期也推迟了。躺在病床上,他还在跟同事视频讨论煤炭烘烤升温难的问题,医生“勒令”他暂时放下工作、安心静养,他却嘟囔:“科研哪有暂停键?”

出院后,他马上返回工作岗位,踏上了寻找新型能源替代燃煤的艰辛探索之路。从自动加煤机到甲醇烘烤,他和团队尝试了无数次,却一次次遭遇失败。

2017年年底,陈天才在全国烟叶烘烤专家群了解到“生物质清洁能源烘烤”的概念,通过咨询得知云南生物质烘烤推广已见成效。他立刻请缨,申请开展生物质烘烤试点。申请通过后,他马不停蹄地带领团队前往云南学习,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优化、改造。

2018年,全市第一条年产4000吨的生物质颗粒生产线在奉节落地,配套的200台燃烧机一上岗就立了功——黄烟率涨了4.8%,烟农再也不用凌晨爬起来添煤,一亩地还能多赚110元。现在奉节烟区生物质烘烤推广率达93.7%,机器都接上了5G网络,AI自动调参数,“无人值守”烤房成为现实。

image.png

“问题就是创新的种子”

2017年深秋,陈天才接过市劳模奖章后,领导轻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这奖章,是一群人心跳的汇聚。”这话恰似一簇跃动的火苗,瞬间驱走了他心底潜藏已久的困惑。曾经作为“孤勇者”在科研一线奋力打拼的他,更加坚定了从“单兵作战”到“星火燎原”转变的方向。

就拿“掌上基地”系统来说,系统刚启动时“问号重重”:科研院所专家盯着温控数据皱眉,程序员不知如何打通系统接口,基层技术员拿着烟农的“吐槽清单”发愁。面对这一情况,陈天才斩钉截铁地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种子!我们要凭借数据,搭建起一座连接工业企业、科研院所与烟田的桥梁。”

接下来的日子,他带领技术人员跑了32次现场,收了586份农户问卷,扒了5000多组数据,硬生生把系统磨了出来。工业企业的基地管理人员点开手机就能看到烟叶长势、烤房实况,感慨道:“这是把整个烟区装进了口袋!”阳坝村烟农张洵孝更乐:“以前问专家得走几十里山路,现在手机一点,专家直接面对面!”

在他的带动下,奉节烟叶条线冒出一串“牛人”:12人拿了中级职称,2人成了高级农艺师,1人在全国烟叶分级大赛中获奖,9人在市级比赛中摘牌,6人获评“夔烟榜样”,烟叶科还成了唯一以部门入选“夔烟榜样”的团队。

13年过去,当年的青涩大学生已成为烟农眼里“带着科技来的实干家”。他带领团队拿下3项省部级创新成果、8项地市级科技成果、50项专利,个人撰写论文26篇(其中3篇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四精”育苗、“九步法”移栽、“三度培育”技术体系等烟叶实用技术让种烟更轻松……

陈天才常说,办公桌离烟田越近,越能精准对接烟农需求。这份踏实的追求,化作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诠释着烟草青年的奉献和担当。

image.png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m.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51775.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头条!中华烟哪里收“不言而信”

头条中华烟哪里收不言而信揭秘香烟回收背后的行业潜规则近日中华烟回收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作为国内高档香烟的代表中华烟不仅是节日送礼的常...

香烟资讯 2025-09-29 120 0

今日公布!越代香烟“一臂之力”

今日公布越代香烟一臂之力近日一种名为越代的香烟在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它宣称能够帮助烟民减少吸烟量甚至最终戒烟这种香烟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香烟资讯 2025-09-29 1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