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烟抢购潮:国人海外“大打出手”为哪般?
近日,在日本的药妆店、便利店,甚至一些免税店内,围绕着日本香烟的抢购风潮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国人游客之间因争夺货架上最后一包烟而“大打出手”的闹剧。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在驱动?又反映了哪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最后一包烟”引发的冲突
“当时场面简直太混乱了!”近日去日本旅游的化名李女士回忆起几天前在大阪一家药妆店看到的场景,依然心有余悸。“好几个中国游客围着一个放香烟的货架,都在抢购。其中两个人为了最后一包‘七星’差点打起来,互相推搡、指责,声音特别大,引来了店员的制止。”
李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在社交媒体上,类似的吐槽和爆料屡见不鲜,视频和图片也记录下了部分冲突的瞬间。这些画面显示,一些游客为了能够多买几条热门品牌的日本香烟,不惜与同胞争抢,场面颇为尴尬。
抢购潮背后的推手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香烟争夺战”?
首先,价格差是主要驱动力。长期以来,国内部分日本品牌香烟的价格要高于日本本土。对于一些有吸烟需求的游客来说,在日本购买香烟,即使加上机票和住宿的费用,仍然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其次,代购群体的推波助澜。一些代购为了赚取利润,大量囤积热门香烟,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使得普通游客更难买到心仪的商品。
再者,从众心理也起到了助燃剂的作用。看到别人都在抢购,一些原本没有购买需求的游客,也会抱着“买到就是赚到”的心态加入抢购队伍,使得原本就紧张的货源更加捉襟见肘。
值得反思的现象
这场“香烟争夺战”不仅仅是一场闹剧,更反映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首先,国民素质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在海外旅游代表着国家形象,一言一行都受到关注。为了几包香烟而大打出手,不仅有损个人形象,也损害了国人的整体形象。
其次,消费观念也值得深思。盲目追求低价,过度囤积商品,甚至不惜与他人争抢,这样的消费行为是否理性?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品质和理性消费?
最后,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对于恶意囤积、哄抬物价的代购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理性消费,文明出行
海外购物本应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如果演变成无序的抢购和冲突,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游客能够理性消费,文明出行,维护自身形象,也维护国家的形象。同时,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让海外购物环境更加和谐有序。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