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条例100天,与零售客户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2025-08-26 香烟资讯 3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5月18日新条例发布到现在,刚好100天。

新条例发布之初,我和朋友们有过讨论。当时的判断,高端新挑战:难的不是丢掉市场,而是失去场景,除了令行禁止的严肃性,条例所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都将会「更进一步」,并不止于条例本身的设定,尤其对于高端消费,这部分群体和场景的示范引领作用,决定了他们离场缺席带来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会带动、带来更大的联动效应,加剧需求迁移、消费流失和场景退出。

更大的挑战在于,新的习惯养成。从2012年开始,原本觉得习以为常的东西早已被深刻地改变,原来觉得不可能、办不到的事情早就成为了新的习惯,而一旦新的习惯养成,就再也回不到过去,新的习惯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习以为常。另一方面,一段时间的——不仅仅是消费结构,还包括消费方式、消费场景——「平替」之后,「不是不行」「原来还可以这样」「这样也不错」的感受开始建立,接下来的消费分化演变为事实上的消费降级,就面临着从质量到数量的双重挑战,进而替换掉现有结构提升的底层逻辑和发展通路。

尽管行业指标的变化还不明显,但寒气首先传递到了零售终端。

零售生意通常讲究坪效和日常经营能力,依靠SKU管理和精细的运营、严格的成本控制。大型烟酒店尤其是开在市中心商场的烟酒店,其商业逻辑在于客户资源,大多数都是披着C端外衣的B端生意。通常一家生意好的烟酒店更依赖政企单位的团购订单,一些烟酒店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团购订单通常占比高达50%至70%,而这些店铺往往也是高端品牌销售的主渠道、主阵地。

如今全面禁酒,占烟酒店销售额半壁江山的国企事业单位采购需求几乎为0,烟酒店的生存根基被彻底打破开始动摇,动销放缓、库存积压、价格倒挂、营收减少、盈利下降,烟酒店的生意受到极大影响。尽管烟酒店作为烟酒流通的核心场景不会消失,但经营转型迫在眉睫,首当其冲是依靠高端团购、严重依赖政企关系的烟酒店进入到了生死时刻。

于个体,这是不转型就转行的压力挑战。

新条例出台后,占烟酒店销售额半壁江山的国企事业单位采购需求几乎消失,而且延伸为各种场所的离场,以2012年以来的令行禁止,不要寄望于熬过去就好,指望着一阵风,这比单纯的消费降级要更彻底,是消费场景的根本性改变,进而重塑这部分消费的底层逻辑。五星级酒店、米其林餐厅去做团餐,做外卖,也是这个道理,是不得已而为之,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正如同这些烟酒店披着C端外衣做B端生意的本质,转型的关键和突破口都在于打开C端,面向消费者改进服务,跟着需求走,跟着消费者走,从「一处水源供全球」到「全球处处有水源」。对于这些店铺而言,转型是艰难而痛苦的,但又是必须的,这不是怎么样更好的选择题,而是首先要活下去的保命题。

于产业,则是全面升级营销网络的倒逼契机。

短期之内,是终端建设的思路优化。对于终端建设,近年来很大程度解决了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内容、重投入轻维护的痼疾,但距离市场需要的零售终端,距离新技术赋能零售终端,距离更好地服务需求、满足需求、稳定需求的零售终端,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放在稳固消费前所未有重要、前所未有困难的背景中,更是如此。

比如说,零售终端的硬件建设、功能提供有多少立足于消费者需要?那些高大上的硬件设施除了满足高大上的标准,又发挥了多大作用?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便利有没有得到保证,又该如何保证?又比如,5、600百万零售客户数量确实不少,但有没有布局不够合理、时间和空间覆盖不到位?有没有新消费场景、新消费群体跟进不及时甚至是没有跟进、难以跟进?再比如,流通品牌建设在前期从0到1建立知名度、影响力的基础上,如何推进成百上千、成千上万,进而发挥好服务需求、带动消费、赋能零售客户的作用?

放大一点看,则是营销网络建设的新思路、新内涵。以行业视角,5、600万零售客户确实不算少,遍布城乡、大街小巷,但如果以用户视角,这样的覆盖还是不够的,有品牌买不到的,有时间不及时的,有服务不便利的,尤其距离需求、服务末端的最后1米,仍然有不少的空白和疏漏,消费者当然不会设身处地地理解你的特殊和不容易,而会理所当然地同其它行业去比较,然后就会被后视镜以外的新物种、新潮流所吸引。

实际上,围绕更好服务零售客户、更高满足市场需求、更好稳固消费,营销网络建设就不能停留在「满足我们」,不要搞成达标打表,满足于目标完成,而首先立足于方便消费者,一切以更好服务消费者为前提和出发点,少一些添花噱头,多几分务求实效,即便做不到外卖、闪送的程度,至少应该建立外卖、闪送的思维。

归根结底,是既有的场景失去之后,这部分消费的承接,以及新场景的打开,新需求的撬动。回过头来看,十年多年前的有效执行、积极适应,离不开令行禁止的坚决态度,离不开更加严格、更为规范的自我约束,更离不开不再刻奇的价值回归,更加低调务实,不再刻奇媚俗,回归产品本身,回归真实用户需求,酒香不一定不怕巷子深,但酒香才是硬道理。

尽管从长周期看,需求收缩、消费下行是大的趋势,但短期而言,既有需求的有效承接,有空间,更有机会。在态度坚决的基础上,既需要零售客户自身的加快转型,也需要围绕客户转型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以更便利、更及时的服务跟进需求、满足需求,更长远地看则是持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新技术、新风格能不能创造新体验、提升新价值。

8月18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消息,1-7月实现社零总额7674.3亿元,同比下降4.2%,7月当月同比下降7.3%,商品零售6882.3亿,同比下降4.3%,餐饮收入792.0亿,同比下降3.6%。

冰冷的数据背后,不能只是依靠熬过去的决心韧劲,更需要拥抱变化、主动转型的勇气意志。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m.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53360.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