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高仿烟“屡教不改”?2025年一手货源乱象调查
近日,市场监管部门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低价高仿烟。原本以为经过近些年来的严厉打击,这种现象会有所收敛,但根据最新掌握的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甚至有抬头之势。特别是打着“2025一手货源”旗号的卖家,在一些隐秘渠道上活跃异常,令人担忧。
“简直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化名王明的资深烟草市场观察员无奈地摇摇头。“这些高仿烟的制造者和销售者,总是能找到新的生存空间。你以为堵住了一个漏洞,他们立马又会钻出另一个。”
那么,这些所谓的“2025一手货源”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们又是如何绕过监管的呢?
暗流涌动:隐秘渠道的“生意经”
想要追踪这些高仿烟的源头,并非易事。他们往往隐藏在各种社交平台、论坛,甚至是某些电商平台的角落里。为了躲避监管,卖家们会使用各种暗语、缩写,甚至图片来代替敏感词汇。例如,用“XX中华”、“小熊猫”等指代特定品牌香烟,或者干脆只发一些烟盒的局部图片,让买家自行“心领神会”。
“他们很狡猾,会不断更换平台和联系方式。”化名李莉的网购达人告诉记者,她曾经因为好奇心,尝试联系过一些卖家。“他们会让你加一些境外社交软件,或者专门的网站。付款方式也很隐蔽,一般都是通过虚拟货币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
一旦联系上卖家,他们就会向你展示各种“一手货源”的价目表。这些高仿烟的价格通常只有正品烟的几分之一,甚至更低,极具诱惑力。
“高仿”背后的猫腻:质量堪忧,危害巨大
低价的背后,往往是质量的缺失。这些高仿烟的生产环境通常十分简陋,卫生条件恶劣。为了降低成本,不法分子会使用劣质烟丝、化学香精,甚至是添加有害物质。
“抽了这些高仿烟,简直就是在慢性自杀!”化名赵强的医生痛心地表示。“我见过太多因为吸食假烟导致呼吸道疾病、肺癌的病例了。这些烟里的有害物质含量往往超标,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
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高仿烟还会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正品烟草企业的利益。更严重的是,这些不法分子往往与一些犯罪团伙有关联,高仿烟的销售所得很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
监管的困境与挑战
打击高仿烟,一直以来都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近些年来,各地烟草专卖局、公安部门都加大了打击力度,查处了一批又一批的制假售假窝点。
然而,高仿烟的生产和销售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流动性,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这些不法分子会不断变换生产地点,甚至跨境生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表示。“而且,他们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使得监管的难度更大。我们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打击这些违法行为。”
消费者该如何防范?
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高仿烟,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首先,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香烟,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来路不明的香烟。
其次,要学会辨别真假烟。正品香烟的包装印刷精美,防伪标识清晰,烟丝色泽自然,气味纯正。而高仿烟往往在这些方面存在瑕疵。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拨打烟草专卖局的举报电话,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打击高仿烟,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持续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彻底铲除高仿烟滋生的土壤,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来源:环球时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