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汤汤,漫过栗滩村的江畔,“四化批发超市”的招牌在晨光里格外醒目,门前乡邻往来不绝。47岁的店主周继中黝黑的脸上挂着憨实的笑荣,右手虽不便,却总能稳稳接过顾客递来的零钱——谁能想到,这位如今从容待客的“周掌柜”,曾因手脚残疾不便陷入迷茫,如今却用一店、一园、一颗热心,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自己的故事。
身残志坚:从“算账犯难”到“给力掌柜”
(图为周继中的小店)
“残疾不是绊脚石,自卑才是。”聊起过往,周继中的语气里没有抱怨。两岁时一场意外损伤大脑左侧神经,让他的右手右脚落下终身残疾,贫困的家境更让生活雪上加霜。2001年,在村委和乡邻的帮衬下,一间不足20平米的杂货店开了张,成了他眼里“活下去的希望”。
可现实很快泼了冷水:没文化、没经验,账本算得磕磕绊绊,商品摆得杂乱无章,小店生意冷清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最难的时候,一天就卖几十块钱,夜里睡不着,盯着空荡荡的货架发呆。”周继中没认输,2005年拿到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后,他每天天不亮就去进货,把卷烟码得整整齐齐;2018年城乡一体化改造,新邵烟草公司客户经理石宁帮忙装好系统,并对商品陈列和系统操作进行细致讲解,他虽右手操作不便,却每天反复练习云POS系统的每一步操作,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硬是把从前“乱糟糟”的小店,改成了货柜明亮、账目不差的“样板店”。如今,走进超市,零食、日用品、卷烟分区清晰,扫码付款一气呵成,熟客总说:“周掌柜的店,买得放心,看得舒心。”
以德为邻:从“开店营生”到“山村暖心站”
(为乡亲免费修理三轮车)
“周继中这人,心里装着全村!”村支书周定庆提起他,总忍不住点赞。超市门口的“便民服务角”,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保温桶里永远有热开水,急救箱里备着感冒药、创可贴,充电插板随时供乡亲使用。农忙时,乡亲们累了就来店里歇脚,他泡上一壶茶,摆上一盘瓜子,听大家聊庄稼、谈家事;逢年过节,他主动帮孤寡老人挑水、送年货,超市渐渐成了村里的“社交中心”。
去年端午,镇上办赛龙舟比赛,周继中凌晨4点就起床,拉着满满一三轮车饮用水和桌椅赶到现场,忙前忙后布置场地、维护秩序,汗水浸湿了衣衫也没停下。“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他总这么说。这份热心换来了好口碑,周边村子办红白喜事,都愿意来他这儿订烟酒、买物资,“四化批发超市”成了十里八乡的“明星店”。
饮水思源:从“自己脱贫”到“带富乡邻”
(周继中在黄桃园摘黄桃)
“没有乡亲们当初的帮衬,就没有我的今天。”日子好了,周继中总想着回馈家乡。栗滩村背靠大山,土地贫瘠,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看着闲置的山林,他心里有了主意。在镇里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发现后山的土壤适合种黄桃,便挨家挨户劝说村里的年轻人:“跟着我干,咱们把荒山变成‘金山’!”
2018年春天,周继中带着12位乡亲,扛着锄头、背着树苗上山了。右手不方便,他就用左手扶苗、用脚蹬土;不懂技术,他就坐大巴去外地取经,晚上对着手机看种植教学视频到深夜。从翻土改良到嫁接育苗,从疏花疏果到防虫施肥,他事事亲力亲为。如今,昔日的荒山变成了100余亩的黄桃园,每年夏天,金灿灿的黄桃挂满枝头,产收入近8万元,参与种植的乡亲们都跟着脱了贫、致了富。“跟着继中哥,咱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村民小周笑着说,手里的黄桃箱沉甸甸的。
夕阳西下,资水的余晖洒在超市的货架上,周继中还在清理客户的黄桃订单,从手忙脚乱到从容笃定,从一间小杂货店到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这位“掌柜”用坚韧、热心和担当,在资水河畔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也让栗滩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