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北青山绿水间,一片片烟田延绵起伏,承载着无数烟农的希望与汗水。在这片土地的最前沿,一个个基层烟站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单一的“烟叶收购点”,蜕变为集技术指导、政策宣讲、数字服务、产业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务枢纽”。韶关烟草以标准化创建为抓手,推动烟站转型升级,真正让服务沉下去、让效率提上来、让农民得实惠。
党建领航,点燃为农服务“强引擎”
“烘烤季烟站的党员天天往烤房跑,甚至比我还上心!”始兴县马市镇烟农卢德煌道出韶关烟草党建下沉带来的真切变化。
近年来,韶关烟草通过“党员责任田包干制”,将党组织建在烟站一线、延伸至田间地头,实现“站点党员全覆盖、组织建设全渗透”。
马市烟站作为全省首批标准化创建单位,率先组建15个“1+2+1”帮扶小组,即1名党员带领2名员工结对帮扶1户生产后进户,提供从政策到技术的全流程服务。乐昌烟草推行领导班子挂点党支部机制,在寒潮、汛期等关键时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南雄乌迳烟站创新“田间课堂”,把主题党日开在烟垄上,党员技术员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乳源大桥镇则依托烟站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在采收、烘烤等关键农时组织突击队,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既把准了服务方向,更做实了服务内容。
硬件升级,筑牢为农服务“硬支撑”
走进乐昌市老坪石烟站,统一的标识、清晰的功能分区、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令人眼前一亮。烟农邝贤忠笑着表示:“过去交烟叶要排队大半天,现在半小时就搞定了。”
变化源于韶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大力推进的硬件标准化建设。自动化收购流水线全面推广,不仅大幅缩短等待时间,还提高了等级准确率和过磅效率,每条线甚至可减少1个操作岗位。
物联网、新能源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悄然改变传统的烟叶生产方式。智能控制模块实现“一部手机烤好烟”,乐昌的正反转风机动态调节系统提升了烘烤工艺,始兴马市烟站创新“光伏+烤房”模式,既环保又经济,探索出一条“绿色烘烤”新路。
从纯电烤房到光伏发电,从自动化收购到智能烘烤,低碳化、智能化正在重塑韶关烟叶生产的基础设施格局。
流程再造,跑出为农服务“加速度”
烟农的满意度,是衡量烟站服务质量的最终标尺。围绕传统生产中存在的效率低、耗时长、用工多等问题,韶关各烟站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推出“立体式育苗架”“解烟压板”“破膜培土一体器”“共享式烤房升降装置”等实用工具,覆盖育苗、栽培、烘烤等关键环节。
同时,数字化转型为服务升级注入新动能。韶关烟草全面推广全国统一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平台和广东智慧烟叶平台,实现“三个直达”:
信息直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透明共享;业务直达:通过移动互联网覆盖种植、培训、贷款、保险等全业务场景,推进扁平化管理;资源直达:构建“资源主体+合作社+烟农”模式,线上对接农资、农机、金融等服务要素。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数字技术正在重构烟叶生产管理与服务模式,让“智慧种烟”成为现实。
队伍强基,锻造为农服务“尖刀连”
人才是服务的根基。韶关烟草深入实施“人才强烟”战略,通过科学配置、打通通道、完善考评,建强栽培、调制、评级三支专业队伍,全面推行持证上岗,打通服务烟农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韶关烟草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一方面推动高素质人才下沉基层,计划用2–3年培养一批既懂生产又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开展“送教下乡”“送技到田”,推行烟农星级评价,培育本土新型职业烟农。
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导师引领的青年农艺师培养机制,为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产业融合,开拓助农增收“新路径”
烟叶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韶关烟草创新推行“烟叶+N”产业融合模式,系统推进设施复用、多元种植、产业链延伸,有效破解烟叶种植季节性强、设施闲置等问题。
育苗棚非烟季种瓜果、烤房拓展谷物烘干、农机开展跨区服务……资源盘活了,效益提升了。始兴烟草引导合作社与超市签订协议,设定保护价,保障农民收益;乐昌推广“烟稻轮作”,烟叶与稻米双丰收,本地香米收购价达185元/担,亩均额外增收1800元。
韶关烟草扎实推进现代化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始兴马市综合体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示范点,打造“始飞”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路;韶关烟草还依托“20支”品牌优势,构建“研产销”全链路一体化帮扶模式,实现“先销后种、以销定产”,极大激发了农民种稻积极性。
截至目前,韶关烟草已助力销售烟稻大米约17万斤,真正实现了稳“米袋子”、鼓“钱袋子”、固“金叶子”的多赢局面。
小站大作用,焕新促振兴
从党建铸魂到硬件提质,从流程优化到队伍强化,再到产业融合,韶关基层烟站的标准化蜕变,不仅是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农民共富的有力探索。
如今,这些遍布乡野的烟站,不再只是收购烟叶的站点,而是成为政策宣讲的窗口、技术推广的课堂、数字服务的平台、产业融合的枢纽。它们扎根土地、贴近农民、传递温度,正以其“焕新”之姿,托起烟区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韶关样本”。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