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店“豺狼当道”:谁在蚕食本该属于你的优惠?
近些年来,免税店购物逐渐成为出境游和归国人士的“标配”。琳琅满目的商品、诱人的折扣,都让人忍不住“剁手”。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一些“豺狼”正悄无声息地蚕食着本该属于消费者的优惠,让免税购物体验大打折扣。
“内部人士”的灰色操作:代购的温床
免税店的商品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免去了关税等税费。原则上,这些优惠应该直接让利给消费者。然而,不少“内部人士”却利用职务之便,为代购提供便利,甚至直接参与代购活动。
“李明”是某知名免税店的员工,他向我们透露,一些代购会与免税店员工建立“合作关系”。代购提供商品清单,员工利用自己的额度和折扣购买商品,再转手卖给代购,从中赚取差价。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免税店的规定,也扰乱了市场秩序,让真正需要免税商品的消费者难以买到心仪的商品。
“王丽”是一位资深代购,她坦言,与免税店员工合作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有了他们的帮忙,我可以拿到更多的货,价格也更有优势。”王丽说道,“毕竟,谁不想多赚点钱呢?”
限购政策形同虚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为了防止代购囤货,很多免税店都实行了限购政策。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代购会雇佣“人头”,让他们排队购买商品,或者利用亲朋好友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绕过限购政策。
“张伟”曾被代购雇佣过,他表示,代购会支付一定的报酬,让他帮忙购买商品。“我只需要拿着他们的身份证和护照去排队就行了,很简单。”张伟说道,“一天能赚几百块钱,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蚂蚁搬家”式的操作,让限购政策形同虚设。真正需要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往往会发现自己想要的商品早已售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代购们满载而归。
真假难辨的商品:信任危机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开始铤而走险,在免税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虽然这种情况并不普遍,但一旦发生,就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引发信任危机。
“赵刚”是一位经常出国旅游的消费者,他曾在某免税店购买了一款名牌香水,回家后却发现味道和专柜正品有很大的差别。“我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货,但维权的过程非常困难。”赵刚无奈地说道。
由于免税店的特殊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往往难以进行鉴定和维权。一旦买到假货,只能自认倒霉。
谁来守护消费者的权益?
免税店本应是消费者享受优惠的场所,却在一些“豺狼”的侵蚀下,变得乱象丛生。代购囤货、限购政策形同虚设、真假难辨的商品,都让消费者对免税店的信任度不断下降。
要彻底整治免税店的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免税店自身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限购政策,严厉打击内外勾结的行为。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谨慎购买商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有让“豺狼”无处遁形,才能真正守护消费者的权益,让免税店回归其本来的面目,成为消费者放心购物的乐园。这不仅仅是商业伦理的问题,更是关乎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平的重要议题。免税店的健康发展,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维护和努力。
【来源:中央电视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