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数据波动有点异常,走,咱们再去机台看看。”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保定卷烟厂卷包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与人员讨论声交织——几位修理工围在ZJ116B细支高速卷接机组前,对着设备参数反复研判。
近段时间,这样的场景已成常态。在攻坚小组的努力下,高速机单班残烟量降低到20公斤以内,空头剔除率降低到0.2%左右。他们用实干交出了一份“数据有温度、攻坚有力度”的精益管控新答卷。
攻坚的起点,源于一场生产分析会的刺眼数据:刚投产的细支高速机组总剔除率超2%、空头剔除率超1.0%、单班残烟量超过50公斤。作为承担“钻石”(细支尚风)生产任务的核心设备,ZJ116B细支高速机组维保工作无经验可借鉴,却直接关系精益成本管控与生产提质增效目标。
会后,卷包车间立即组建专项攻坚小组,以“数据分析+现场管控”为抓手破题,认真分析异常指标根源,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全面排查设备参数、工艺流程、原材料质量等潜在影响因素,每班次的剔除数据都被小组成员密密麻麻记在笔记本上。通过现场实测验证分析结果,他们在认真梳理中逐步锁定了关键控制点。
这些数据,见证了他们条分缕析、反复验证的努力。
“数据不会说谎,但需要更‘较真’的解读!”攻坚小组成员庄春友一边翻着手中的笔记本,一边指着屏幕上的空头剔除曲线说。为实现精准降耗,他们联合烟机生产企业,对机组的烟舌、吸风室导轨等关键部件开展“毫米级”调试——烟舌间隙偏大1毫米,烟丝流易散乱导致漏切;偏小1毫米,烟条易挤压变形导致烟丝密度不均。他们举着游标卡尺,每调整0.1毫米就同步记录一次剔除数据与烟支成型状态,只为锁定烟舌与烟枪导轨的黄金匹配点。
同时,团队建立“班报—日报—周报”数据追踪体系,将剔除率、残烟量与设备参数精准对应。常规调试遇到瓶颈,他们打破经验主义窠臼,提出更换劈刀盘的大胆设想。尽管初期有质疑,团队仍坚持“数据为王”,技术人员和烟机生产企业收集不同规格劈刀盘在相同生产条件下的空头剔除和总剔除数据,并进行反复比对分析,最终证实劈刀盘规格是影响指标的关键因素。
发现这一问题后,团队迅速对接河北中烟相关部门申请更换劈刀盘,并协调进行技术改造,确定最优等深劈刀盘规格。这一改进措施实施后,空头剔除率显著下降,总剔除率也控制在了预期范围内。
随着一个个指标逐渐优化,设备生产更趋稳定。操作工孙康盯着显示屏上的剔除率数字说:“以前每到换班就盯着残烟箱叹气,现在数字慢慢往下掉,心里踏实多了!”
试运行一个月,细支高速机组总剔除率、空头剔除率、单班残烟量等指标明显改善,设备有效作业率大幅提升。
对卷包车间来说,此次攻坚不仅是设备的改造,更是思维的升级。当机台上的残烟量慢慢变少、报表里的指标水平不断攀升,他们敢啃“硬骨头”、善下“笨功夫”的成效逐渐显现。为巩固改造成果,卷包车间进一步强化过程控制和数据管理机制,建立“日汇报、周分析、月总结”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机制,每天3次开展“数据碰撞”——早抓趋势、午对参数、晚挖细节,将过程控制与数据管理融入日常。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精准靶向施策,从被动应对问题到主动创造价值,保定卷烟厂的攻关实践证明,节能降耗不是简单的“省钱账”,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棋”。在这里,提质增效不仅是数字指标的优化,更是精益管理的落地和以匠心驱动创新的深层变革。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