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鄂西山区层林尽染。在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齐心村的烟田里,一件件新型拔杆农具穿梭其中,该农具是利川市烟草专卖局专门为山地烟田研发的创新农具,它让传统的烟秆拔除作业变得轻松高效。
“往年这个时候最辛苦,一整天弯着腰用锄头挖秆子,晚上回家腰都直不起来。”正在田间作业的烟农颜福清擦着汗说,“现在有了这个新工具,站着就能操作,不仅省力,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烟农使用新农具进行拔杆。
这款农具的诞生,源于对周边烟农实际困难的高度关注。利川烟草“创·未来”QC小组组长王竹青在下乡走访时发现,烟农拔杆长期依赖人工锄头挖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利川市位于湖北西南边陲,属典型山地地貌,山区烟田田块小而分散,坡度大且土壤含石率高,传统农机难以施展,更令人担忧的是,拔杆作业中60岁以上工人占比近九成,老龄化问题突出。
为此,“创·未来”QC小组以“降低烟农拔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为课题展开调研。小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了7个种烟村的40余户烟农,详细记录作业流程和难点痛点,借鉴锄头、铁锹、钉耙、撬棍等传统农具的优点,团队经历了多次改进试验,进行了多次材料对比选择,在小组成员的不断的打磨下,从拔杆效果不理想到轻松高效完成,一个个技术难题被逐一攻克,最终研发出集脚踏助力、杠杆省力于一体的新型拔秆农具。该农具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在全市推广使用。
研制出的山地烟田拔杆农具。
“现在一天能干完过去两天的活。”烟农颜福清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他家种植40亩烟叶,往年拔秆要请6个工,干6天,光人工费就要花去3000多元。“现在使用新工具,3个人3天就干完了,省了1200多元工钱。”
据统计,使用这款新型拔秆农具后,一天的亩均作业效率从原来的1.95亩/人提升到4.09亩/人,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按利川市5.57万亩烟田计算,这个拔秆季可节省用工成本近150万元。除此之外,新农具还带来了显著的农事效益,柏杨坝镇烟叶技术员陈涛指着刚刚完成拔秆的烟田介绍:“使用新工具后,拔秆质量明显提高,土壤根系残留量大为减少,有利于冬耕深翻和来年烟叶生产。”
夕阳西下,烟田里依然忙碌。新农具的“嗒嗒”声与烟农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这个季节动人的乐章。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技创新正为传统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让烟农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下阶段,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将继续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让更多“小发明”解决“大问题”,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烟农增收致富贡献更大力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