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民的默契,从《人民的名义》想到的那些事

2025-05-19 香烟资讯 7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昨晚重温《人民的名义》,看到祁同伟第一次去李达康办公室那场戏,不由得会心一笑。画面中,年轻的祁同伟小心翼翼掏出一盒中华烟,双手递给李达康。李达康看也不看,直接说了句"我不抽烟"。祁同伟尴尬地收回烟,那表情,太熟悉了。

这一幕让我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事。那时我跟着项目经理王哥跑工地,王哥是个老烟枪,烟不离手。有次去见甲方负责人,王哥懊恼地发现自己只带了平时抽的"红塔山",没准备见客户的"中华"。

到了工地,王哥坦然地把那包皱巴巴的"红塔山"递给对方:"张总,别嫌弃,今天忙忘了补货。"

出乎意料的是,张总爽朗一笑:"老王,咱俩谁跟谁啊,这客套劲儿就别整了。"说着掏出一包"利群",两人互换着抽起来,氛围顿时轻松了许多。

王哥后来告诉我:"和真正的老烟枪打交道,反而不用那么多虚的。他们看重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递的什么烟。"

我也曾体验过祁同伟那种尴尬。毕业第二年,去见一个处长,紧张得不行,特意买了条"中华"。见面不顺利,我掏出香烟:"处长,请抽烟。"

处长看都没看:"不抽,戒了。"

收回烟后,处长却问:"你自己抽烟吗?"

"不太会,"我老实承认,"偶尔应酬。"

"那你为什么要带烟?年轻人,做事不要太功利,你连抽烟都要伪装,怎么能做好工作?"

那次会面以失败告终。回去后,老同事笑我:"递烟是门学问,不是每个场合都适合的。更何况,你自己不抽,递什么烟啊?"

最有意思的是我和现在老丈人的第一次见面。据女友描述,她爸是个传统的东北人,抽烟、喝酒、打麻将,典型的"老爷们儿"。她叮嘱我别带什么礼物,尤其是烟:"我爸最讨厌装模作样的。"

登门后,岳父大人一连串的盘问让我冒汗。正当气氛僵硬时,他忽然掏出烟:"抽不?",一只很普通的烟。

"抽,但不常抽。"我接过烟,熟练地点上。第一口下去有点烈,但我强忍着没表现出来。

见我确实会抽,老人家脸色缓和,话题也渐渐打开。临走时,他拍着我肩膀说:"小伙子不错,实在。"

后来女友告诉我,她爸经常用"递烟测试"考察女儿带回来的男友:"不会抽的就别装,会抽的就别推辞,这是他判断一个人诚实的方式。"

如今再看《人民的名义》中那些烟草场景,我更能体会其中的人情世故。烟民之间有种微妙的默契,不止关乎尼古丁,更多的是关乎真诚和身份认同。

这些"烟场"可能会随着时代变迁逐渐淡出,但理解这些社交密码,对读懂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仍很有意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m.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41940.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来袭!如何低价批发香烟“心惊肉跳”

低价香烟暗流涌动谁在心惊肉跳近日一种低价批发香烟的渠道在一些圈子里悄然兴起如同暗流涌动引发了不少关注也让不少人感到心惊肉跳这种现象...

香烟资讯 2025-07-02 6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