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烟丝价格“多如牛毛”,背后水有多深?
“现在大集上烟丝的价格,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种类多不说,价格更是五花八门,简直‘多如牛毛’!” 近日,经常逛集市的老烟民李化名无奈地向记者抱怨。
大集,一直以来都是民间交易的重要场所,它连接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也承载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烟丝,作为一种传统的消费品,在大集上自然也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看似简单的烟丝买卖,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门道”。
“眼花缭乱”的价格乱象
记者走访了几个较为热闹的集市,发现烟丝摊位确实不少。不同摊位上,烟丝被随意地堆放在塑料袋或玻璃罐中,颜色、粗细各异。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介绍着自家烟丝的“特色”。
“这种是本地产的,劲儿大,过瘾!”一位摊主指着一堆颜色较深的烟丝说道。
“我这可是正宗的‘旱烟’,抽着香!”另一位摊主也不甘示弱,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
然而,当记者询问价格时,却发现价格体系十分混乱。同样看起来差不多的烟丝,价格却可能相差数倍。有些摊位按“两”卖,有些按“斤”卖,还有的干脆“一口价”。更有甚者,漫天要价,等着顾客来砍价。
“同样是闻起来差不多的烟丝,有的卖十几块一两,有的卖几十块一斤,真是搞不懂!”经常在集市上购买烟丝的王化名表示。他坦言,自己对烟丝的了解并不深,很容易被摊主忽悠。
“真假难辨”的品质问题
除了价格混乱之外,烟丝的品质也让人担忧。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大集上的烟丝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烟丝掺杂着杂质,有些烟丝闻起来有刺鼻的味道,甚至有些烟丝是劣质烟叶加工而成,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
“有些烟丝抽起来呛嗓子,而且味道也不对,感觉像是假的。”有着多年吸烟史的赵化名告诉记者,他曾经在集市上买到过劣质烟丝,抽了几口就扔掉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大集上的烟丝来源复杂,有些是烟农自家种植的,有些是从小作坊进货的,还有些甚至是走私或者假冒伪劣产品。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很难保证烟丝的品质。
“难以规范”的市场困境
大集烟丝市场乱象的背后,是难以规范的市场困境。一方面,由于大集具有流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监管部门很难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烟丝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也存在诸多漏洞,给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
近年来,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烟草市场的监管力度,但大集上的烟丝乱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监管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薄弱。
如何破解“多如牛毛”的困局?
要破解大集烟丝价格“多如牛毛”的困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大集烟丝市场的巡查和抽检,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行为。
其次,要建立健全烟丝生产和销售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再次,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引导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烟丝。
最后,烟民也要提高警惕,购买烟丝时要仔细辨别,不要贪图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大集烟丝,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和情感。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能够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让大集烟丝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
【来源:上海日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