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湖泉生态园风景区景色秀丽,水天一色。距离风景区一公里多的一个商业区内,55岁的曾菊芬正在她的土特产店里忙活着。
“目前到店里购物的顾客,外地游客占了七成。”曾菊芬边说边将新进的弥勒卤鸡上架,这款商品是店里的俏销货,颇受外地游客青睐。
曾菊芬开店的经历,说来颇为曲折。早年,她在家里务农,丈夫在一所中学教书。2009年,随着两个孩子相继入学,家里的开支陡然增大。
为了方便照顾念书的孩子,也为了增加一份收入,她与丈夫商量后在弥勒市老城区租下了铺面卖土特产。为丰富经营品类,她向弥勒市烟草专卖局提出许可证办理申请,通过核准后成为了一名零售户。
湖泉生态园一隅。廖娟摄
土特产店的区域位置不错,客流量也大。针对店面情况和商圈特点,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经理建议她在店内增加米面粮油和日常生活用品,以满足顾客的购物需求。
曾菊芬没念过几年书,但脑子活络、待人实诚,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她用心学习,不到一年时间,小店的经营便进入正轨,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2015年,曾菊芬土特产店所处的老城区改造,店铺搬迁迫在眉睫。在市区转悠了好几天后,曾菊芬相中了现在所在的商业区。
那时,商业区进驻的商家不多,商圈还未固化,业态的种类也不多,客流量与老城区相比更是少了许多。
这些情形让曾菊芬有些忐忑。“要不要重新找铺面?”她征求片区客户经理的建议。“大姐,这片区域虽然目前还没有‘热’起来,但不代表以后也不会‘热’。弥勒的旅游业逐年向好,来旅游的顾客也会越来越多,您要相信自己的眼光。”
客户经理的分析,让曾菊芬吃下了“定心丸”。当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拿出这些年开店攒下的钱在商业区购买了一间商铺,把土特产店从老城区搬到了这里。得益于弥勒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又加之附近有多家酒店、民宿,新店的生意开张后一直不错。
前些年,随着周边同质化店铺的不断发展,曾菊芬的土特产店渐渐失去了优势,在客户经理的建议下,她更换了醒目的店招,升级了货架柜台、设备设施,重新规划店内布局,在抬眼可见的位置布设了土特产区,吸引游客进店,同时还打造了品茶区,将“客流量”转化为“客留量”。
如今,曾菊芬升级后的小店焕然一新,整洁优美的店面形象加上良好的经营管理,小店经营企稳回升。
“开门做生意要做到坐着是收银员,站起来就是推销员。”曾菊芬说。近几年,弥勒市烟草专卖局推进终端转型升级,她主动申请加入现代零售终端,“以前我连电脑开机都不会,现在学会使用系统分析销售数据、管理会员。”
为了帮助零售户掌握互联网销售方式,弥勒市烟草专卖局还邀请专业带货主播开展土特产直播带货培训,助力零售户拥抱土特产新零售。“传统的经营方式已经行不通了,以后我也想试着直播带货。”曾菊芬笑着说道。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