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欠回收从来都不容易,所以店主不会轻易赊欠。有些人在赊欠前会做足铺垫以取得店主信任,先混个脸熟,目的是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让人防不胜防。这类赊欠一般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技术性,且数额较大。赊欠并非因为资金紧张,而是早早就做好了赖账的准备,不然不会动这么多心思。所以,店主有必要擦亮眼睛加强防范,及早让这些人断了念想,以保证资金安全。这类赊欠具有几个很明显的步骤,现发出来供同行们特别是新手店主们在经营中借鉴。
第一步 形象铺垫:连续到店购物,让店主以为遇到了财神和救星。
在卷烟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突然有人连续到店购物,且出手阔绰,专买中高档不好卖的烟,每次不是买一条就是两条,店主见了肯定满心欢喜,几次交易过后就熟悉了。
对方拿烟的理由要么是家里有棋牌室,要么手里有工程,需要长期协调关系。这些都没什么可质疑的,毕竟人家是凭钱买东西,哪怕拿去丢掉了也没人管得着。
几次交易之后,店铺就会有遇到救世主般的感觉,内心非常不希望失去这样的顾客,这种心情会不自觉地在服务态度和价格优惠上体现出来,为对方赊欠打下了基础。形象塑造即将完成。
第二步 吊胃口:给店主一个长期合作的诱饵。
几次买烟之后,对方会不经意透露出今后商品需求量大且势头不减的信息,目的是吊店铺经营者的胃口,在形象塑造基础上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因为这类人非常理解店主急于销货的心理,知道怎么表达能击中经营者的软肋。
如果再“随意”聊聊“谁谁的烟酒都是全靠我帮忙才销得动”“还有谁谁前几天还联系我请求帮忙”之类的话题,把经营者的胃口吊起来就更没有悬念了。从开始到最后,为赊欠所设置的步骤都是递进式的,只要入了圈套想出来就不容易了。
第三步 试探:看看店主是否可以暂欠尾款,相当于“投石问路”。
在平时交易过程中,顾客早把自己居住地、职业等信息交代清楚了。这些信息肯定是真的,他也怕店主会核实。这让经营者有了“反正也不远,跟邻居一样,怎么会骗我”的感觉,其实骗人者骗的都是熟人。这种心理,顾客掌握得很清楚。
几次交易之后,在结算时,顾客会突然发现资金没带够。首次买东西永远不会有这种情形,因为不熟悉,说了也没用。这可怎么办?没关系!经常来帮忙销货,以后还会经常来,欠点尾款算什么?不管是经营者还是顾客都会这么想,赊欠尾款顺理成章。这次属于试探,主要是看经营者会不会轻易赊欠,如果尾款都不给欠,以后就别想大额赊欠这事了。
第四步 立人设:按承诺期限快速还款,让店主觉得可信任。
欠了尾款之后,顾客会按照约定期限或者早于约定期限把款还了,让店主觉得这是个非常守信用的人。还款时,顾客为了深化自身正面形象,还会加上很多解说。
最常见的是:“我这人从来说话算话”“答应什么时候还钱必须准时还”“我这人一般不欠账”等等,让店主觉得顾客一身正气,反倒自己是龌龊小人。顾客自己给自己立的人设,让单纯善良的经营者产生错误的判断。
第五步 确认:大数额赊欠的可行性。
第一次全款赊欠属于一种确认行为,因为这次赊欠成功预示着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基本可以连续赊了,所以顾客这次赊欠大多显得小心翼翼。
为了保证赊欠成功,他们在提出赊欠请求时,一般会附带一些类似发誓赌咒的内容。比如:“欠钱不给的都是些缺德人、是没有良心的”“骗人的都没有好下场”等等,说得义正辞严。一旦阴谋得逞,心里欣喜异常。一边谋划下次接连赊欠,一边在心里挑选下家。因为赊欠多了,店主肯定要追款,这时候就该玩消失并继续去骗下一个“幸运儿”了。
第六步 试探底线:还款同时,再压本次全款。
为了把手段玩得跟真的一样,并且力图达到麻痹经营者的目的,第一次全款赊欠后,顾客仍然会如约还款。不过这次还款增加了点技术成分,比如:只还一半或者一小部分,但是新的全额赊欠也会一同出现。理由一般是别人欠钱正在追要、最近一两天就能到账;定期存款马上到期;钱突然被别人借去急用,等等。
对于喜欢借钱的人来说,这个是可以临时发挥的,编借口属于张嘴就来的基本功,说出这些话和喘气吃饭一样,非常随意,而且看不出破绽,表情也会很自然。这次得逞之后,店主基本就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此后只有被顾客折磨得体无完肤才会想起来拒绝,可惜为时已晚。
第七步 呈现真面目:继续赊欠,承诺一起结算。
经过试探和确认之后,顾客对是否可以继续赊欠心里就有底了。如果这一步进行得很理想,下次再来接着赊欠就会很顺利,一则店主不想失去顾客,二则因为后续需要找他要账,不想把关系弄僵。从此,主动权向顾客一方倾斜。再来赊欠只需要说一句某某时间一起结算,即可接着赊。
预计接下来最起码要累积三四次空手赊欠。从此赊欠通道完全打通,继续承诺再无障碍,跟拿自家东西一样随意。而且允诺还款期限越来越长。从开始的“明天、后天”,到“下周肯定给”,再催问就会答复“一个月内无论如何……”,一个月再不还就开始往夏季或者秋季上扯了。
好玩吧!基本就是这个套路,没有例外。顾客使用起来自然心安理得。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套路正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即使不从事经营,也有提防的必要。“警惕突然升温的友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第八步 玩失踪:继续寻找下家。
经营者多次催款之后,“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局面就会出现。赊欠者虽然不会明说不还款,但实际行动却骗不了人。从最初小心翼翼的承诺,到目前的“摆烂”,最终露出了真面目。不仅听不到承诺,找人也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明明离得很近,上门要账却很难见到人。偶尔堵到了,“暂时没有,只要有钱了第一个还给你”,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见到真人,得到的就是这一句话。
赊欠者把老关系户打发走了之后,就抓紧再去物色下一家,所有程序即将或已经重演。是不是觉得不可能?我告诉你:肯定是。有人觉得夸张:前期付出可是真金白银,老买东西不也得掏钱吗?要知道这么做的人,肯定日常会有需求,买回的东西不会砸在手里,比如用于棋牌室。
这类赊欠者秉持的行事准则就是一种赌徒心理,他在赌经营者要账的信心和决心,万一债主耐心有限、手段不够到位,他就可以两头赚了。这种人手段并不高明,识破和对付也很容易:
首先,别太相信别人的甜言蜜语,“从来就没有神仙,也没有救世主”,一步一个脚印稳抓稳打才是做生意的常态。
其次,只要做生意就免不了赊欠,但我们要有赊欠的底线,别被几句诱惑话蒙住了眼睛。建议不熟悉的人不要赊,错过了生意也不要紧;熟悉的人赊欠要有最高限额,而且老账不结清,坚决不增加新账。
第三,别怕得罪人。这一条执行起来也很难,多想想创业和经营的艰辛、多想想平时是怎么省吃俭用积累财富的、多想想人情冷暖,心就可以“硬”起来了。人可以做慈善、可以施舍、可以救急,唯独不可以纵虎为患。
总之,商业赊欠套路深,店主需时刻警惕,坚守底线,不被表象与甜言蛊惑,果断拒绝不合理赊欠,守护资金安全。日常交往亦如此,对突然升温的关系和承诺多些防备,方能少些烦恼。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