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会昌县最偏远的永隆乡案背村,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车行近两小时才能抵达这座仅20余户人家的小村落。山顶的风力发电“风车”昼夜不息地转动,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坚韧与希望。而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会昌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邱昌育的足迹已深深印刻——每月风雨无阻的走访,让他成为村民心中最温暖的“风车守护者”。
“小贴纸”里的细致关怀
案背村唯一的杂货店,是村民日常生活的“补给线”。店主陈春娣年过六旬,面对电子订货系统时常手足无措。邱昌育第一次上门时,发现老人对着屏幕皱眉,便默默掏出随身携带的便笺纸,将操作步骤逐条画成简笔画,点击这里输入数量,确认后提交订单……贴纸被细心地贴在柜台显眼处,还附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图为客户经理指导客户使用订货系统
“现在订货就像照着菜单点菜哩。”陈春娣粗糙的手指划过贴纸,笑容里满是轻松。这份“手绘说明书”,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让偏远山区的客户感受到被重视的温度。
“预订单制”背后的精准服务
科学订货曾是许多农网客户的痛点。针对案背村等偏远地区,会昌县烟草专卖局创新推出“预订单制”,客户经理提前一周根据店铺历史数据、消费趋势,为每家店量身定制订货方案,再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客户调整。
图为客户经理指导老年商户新品定价
“以前盲目进货,总怕卖不完或不够卖,现在邱经理帮我算得明明白白。”陈春娣翻着订货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邱昌育推送的消费季节分析。这种“把服务送到家门口”的模式,让农网终端的运营效率显著提升,更让村民感受到会昌县烟草专卖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诚意。
“风车转动”下的农网焕新
永隆乡案背村的故事,是会昌县烟草专卖局推进农网终端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基础服务不落一户、数字赋能不漏一人”的实践,偏远山区的零售终端正从“传统小店”向“智慧新商”转型。邱昌育的背包里,永远装着订货手册、宣传单页和备用贴纸,他的身影穿梭在风车与村落之间,用双脚丈量责任,用双手传递温度。
如今,案背村的杂货店货架更丰富了,电子支付提示音此起彼伏,村民笑着说:“连山外的潮流,都跟着邱经理的脚步进村了。”而这,正是会昌县烟草专卖局以农网终端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让每一片土地都不被遗忘,让每一份期待都得到回应,在风车转动的节奏里,书写着温暖篇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