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二类+普一类保持了最快增长、提供了最多增量,以「遥遥领先」的姿态拿下了接近60%的市场份额,同比提高了 2个多百分点。这其中,普一类在高基数上保持了不低于8%、一度两位数以上的稳定增长,巩固了第一价区的规模优势,而二类烟在消化去年同期「三转二」因素基础上基本持平略有增长,但单条批发均价增加了10块钱。
具体一点来看,二类和普一类聚集了——销量最多,硬芙蓉王、软玉溪位列销量第1、第2位,销量前10位品规中强势占据8席;增长最快,泰山颜悦、云烟云龙位列增量第1、第3位,有7个品规进入增量前10位);市场热度最高,多款普一类新品在市场上引发了大量关注,表现出很高的活跃度——大宗品规、明星品规,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这样的增长,对于当前稳增长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兜住下限。这个下限,首先是增长的下限,量的合理增长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二类和普一类有持续扩张的基础和后劲,能够提供必要的销量增长;也包括结构下限,在消费分化且高端消费乏力的背景下,需要二类和普一类有效承接上面降下来的,有力从下面拉上来,还要积极吸引新的消费。
第二,稳定需求。二类和普一类覆盖了最广泛的消费群体,也意味着规模最大的市场需求,以大周期小气候环境下稳固消费的极端重要性,抓牢、守稳这些需求是二类和普一类的责任所在,也是整个产业稳定运行的最大基本面。
第三,涵养生态。目前,二类和普一类布局了最丰富、最多样、最密集的产品形态、吃味风格和细分价区,这既是好的市场生态的根本所在,也提示了继续涵养好市场的必要性。从上半年的市场表现看,细支烟、创新风格明显要更为活跃一些,这些新风格、新体验对于提升市场活力、激发消费潜力都提供了极大助力。
第四,修复盈利。以高端市场目前的状态压力,二类和普一类既是零售客户销售的大头,也是经营效益的关键支撑,在止滑、减损的基础上,提升二类、普一类的市场状态,有利于更好地修复、改善客户盈利,二类和普一类的稳定发展,也有助于建立稳定预期。
第五,消费拉新。二类和普一类具有接触门槛低,覆盖范围广的优势,一杯奶茶一盒烟是比较理想的价值锚定、品类联想,在新增消费不足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好这些优势,更积极地吸引新消费、创造新需求,显然不止于二类和普一类自身的、一时的增长快慢。
以目前二类和普一类的销量规模、市场份额和增长速度,怎么样重视都不为过。
但正如我们对大周期、大趋势的判断,以及现时的稳增长压力、稳运行要求,对于二类和普一类的发展,就不能满足于当前增长稳,拘泥于增长本身,而应当从「科学把握当下稳增长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视角来认识和把握,既不是单纯的顺着往前走,又或者一味的加大力度,也不应该仅仅被动服务于目标任务,而需要更多的系统性、整体感。
这里面首先有一个关键性认知,就是未来的消费基座在哪里,或者说,二类烟包括普一类会否成为基座产品,重复三类烟曾经的经历?
单从增长贡献的角度,二类烟已经从过去提供销量支撑、满足结构增长转向了保证市场供给、稳定销量规模,结构上早已在拖后腿。随着结构的进一步增长,全国单箱批发均价也将很快覆盖掉普一类的低价区间,200 元价位已经提供不了多少结构助力,在东部沿海市场尤为突出。这样的数据对比,确实会引起我们对于二类烟、普一类未来基座化的担忧。
不过,结构未来就会一直往上增?结构增长的天花板在哪里?在高端带动力减弱的背景下,结构增长的动力又在哪里?现在的结构已然不低,越往上走,难度越大,空间越窄,高端市场当然很重要,但稳定基本面也很重要。本质上,这是对待市场需求的态度。当稳固需求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尊重需求就不应该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标榜,而应当转化为更具体的动作落地。
事实上,如果不囿于二类+普一类的价类视角——以15—25元价位认识——不仅是消费量最大的价位段,也将会是活跃度最高的价位段。
作为超大规模市场的超大规模组成部分,尽管结构贡献不及以前,但15—25元价位段,仍然值得反复做、深入做,首先是维稳的角度,以合理、可持续的标准稳定市场、稳定需求,同时要努力争取新消费群体、积极融入新消费场景,激发市场需求的源头活水,从产业、品牌长期可持续的角度,要持续夯实市场基础、不断稳固消费基础,以服务好、维护好市场需求来支撑品牌发展。
拉高上限的事情交给高端品牌去做,二类和普一类的责任是稳稳地兜住下限,这也是维稳拉新、强基壮腰的意义所在。
一方面,持续提升供给质量。从提升供给的角度,显然不是数量的增加,也不是增加产品投放,而在于——面向需求轻量化、碎片化、个性化——所提供的差异化、丰富度、层次感,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让消费者有所选择。考虑到这一价位所对应消费群体的特征,更积极地跟进新技术、对接新需求、融入新场景,通过新体验来创造新价值,围绕新体验来拓展新消费。
另一方面,有效服务市场需求。被闪送、外卖宠坏的消费者,养成了流动性强、即时性满足要求高的消费习惯,叠加上消费能力、消费意愿的转弱,慢一步、慢半拍就意味着需求流失,而且是无法挽回的销量损失,怎么样更好发挥零售网络功能,怎么样更好赋能500多万零售客户,需要赋予营销网建以新的内涵,直接关系到稳固需求的质量和效果。
在更大意义上,当那些伸手可及的果实都摘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摆脱结构提升只能依靠高举高打的固化思维,真正俯下身子,去做深做透市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