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高铁去泡面化”话题持续引发热议的同时,不少网友将关注点转向了另一个高铁出行中的困扰:站台吸烟问题。
有网友直言,比起高铁车厢里飘出的一缕泡面色香味,更难忍受的,是站台上等车时一旁乘客吞云吐雾带来的二手烟。站在候车区,本就匆忙疲惫,再来一口“烟味套餐”,简直是身心双重考验。
也有网友提出建议:是否可以划定一个区域,引导烟民在范围内抽烟就不会影响到他人,让旅途多一点清新,少一点无奈?
其实,红网论坛此前也曾发起过相关的讨论话题(一根烟引发的“战火”:高铁站台到底能不能抽烟?),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达意见,一时间观点激烈碰撞——有人说是习惯问题,有人说是素质问题,而更多人关注的是:我们的公共空间,到底该如何兼顾便利与文明?
针对这一问题,12306官方回应称:目前高铁站台没有全国性禁烟要求,因为属于露天区域,是否禁烟由各车站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大多数车站设有吸烟区和灭烟设施,现实却是,管理标准参差不齐,执行效果也大不相同。
管理方式,因站而异:
像是有的车站采用“允许吸烟+引导管理”的方式。比如济南东站,虽然不全面禁烟,但工作人员会对吸烟旅客进行引导,建议在靠近垃圾桶附近吸烟,避免影响他人。
而像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这样的大型枢纽站,则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全面禁烟 + 技术监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部分高铁站已试点使用热成像摄像头,能够自动识别吸烟时的点火动作,从源头上防控吸烟行为。
现行法规的盲区与挑战:
目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仅明确规定了列车车厢内禁止吸烟,并没有对露天站台是否禁烟作出统一要求。这使得站台控烟的管理权大大受限,各地只能通过车站的自主决定来实施不同政策。
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地方控烟法规已将公交站等露天等候区纳入禁烟范围,可是,高铁站台仍未被明确覆盖。可以说,这里依旧处于控烟法规的模糊地带。
当个人习惯遇上公共空间,如何既守住文明底线,又不误人自由权利?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也更值得全社会一起深思。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