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氤氲,乌江蜿蜒。重庆市涪陵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卷烟配送中心内,满载的货车车门关闭,“咔嗒”一声轻响,一枚不起眼的智能电子锁悄然落下。这枚“数字封印”,正成为破解山区卷烟配送困局的钥匙。
“过去跑一趟盘山路,时间长、油耗高、车子磨损大,效率始终是块心病。”卷烟配送中心负责人坦言。作为区域配送枢纽,该中心负责7个区县的配送工作,辖区内山地丘陵密布,路线蜿蜒曲折,配送成本高、管理难。
为了翻越这座“效率之山”,卷烟配送中心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四种配送模式:城区“直送”、部分区域“一车到底”、偏远地区“接力送货”和特定区域“接货到户”。新模式初步覆盖了复杂地形,成本有所降低。然而,新的“管理之山”又横亘眼前——
“锁不住”。卷烟装车后,依赖传统纸质封条、铅封或机械锁具封闭车门。这些物理封签在长途颠簸的山路上极易损坏。一旦中途遇突发情况需拆封,过程难以规范记录,为交接埋下争议隐患。
“看不见”。货物出库便如进入“黑箱”,送接货双方仅靠电话沟通,无法预知准确抵达时间;车辆位置、运行状态不可知,调度全凭经验,经常导致接货员空等或车辆闲置。
“理不清”。货物交接依赖手工填写的纸质单据和凭证,效率低、易出错。特别是涉及跨单位的“一车到底”等模式,权责边界模糊,车辆损坏、油耗异常、事故责任等缺乏清晰的追溯依据,管理协同成本高。
面对挑战,涪陵区局(分公司)并未贸然行动,而是开启了一场扎实的“问诊式”调研。他们深入辖区各区县局(分公司)及零售终端,组织多场座谈会和一对一访谈,参与者涵盖驾驶员、理货员、调度员、接货员及零售户,聚焦在途信息缺失与纸质交接低效等痛点,收集了大量改善建议。同时,他们积极“走出去”,到菜鸟网络、顺丰快递等先进物流企业考察学习,汲取其有关在途监控、智能调度等方面的成熟经验。
在反复论证与局部试点后,涪陵区局(分公司)确定了“轻量化、可落地、重协同”的实施原则:运用数字化“慧眼”照亮运输全程,构建不可篡改的“数据链”替代脆弱的纸质封条和模糊的权责划分。
一套贯穿仓储、运输与管理的智能系统由此构建。其中,运输环节的数字化变革成为破局关键。
——“锁”的升级。全面启用智能电子锁,理货员和司机通过小程序扫码清点、线上确认装车信息,每一次开关状态、时间、位置都被精准记录,系统即时告警异常操作,彻底解决“锁不住”和拆封监管难问题。
——“眼”的赋能。每车配备车载监控设备,如同一双“眼睛”持续监控车辆精确位置、实时速度、发动机工况及异常震动。一旦偏离预设路线、异常停车或遭遇剧烈颠簸,系统秒级告警,中心大屏实时掌握,让“看不见”的路程透明可控。
——“脑”的优化。系统综合实时位置、路况、历史数据,智能预测车辆到达时间。车辆抵达前15分钟,小程序提醒接货员做好接货准备。
针对最棘手的跨单位协作与权责认定难题,数字化同样提供了“硬核”解法:卷烟配送中心专门开发了“一车到底”数字化管理系统,所有交接信息、车辆轨迹、操作记录在系统平台上一览无余,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证据链。此外,系统还能实时记录车辆急刹、异常油耗等数据,智能分析非正常损耗原因,为车辆维修、油耗管理等提供支撑。
站在新起点,涪陵区局(分公司)表示,将持续深化智能电子锁、在途监控等数字化工具应用,让数据的“慧眼”更明亮、“触角”更灵敏,推动智慧物流体系从“高效运转”迈向“成熟可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