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接装纸皱纹、微不足道的吸风孔堵塞——这些看似可以忽略的“小问题”,却成为重庆中烟QC小组站上全国行业最高领奖台的起点。
在2025年全国烟草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会上,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举斩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然而,比奖项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方法论:一种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的底层逻辑。这种逻辑正在重塑人们对创新、效率和价值创造的认知。
站上全行业最高领奖台,起源于最微小的切入点。重庆中烟QC小组的突破始于一连串被常人忽视的细节。
涪陵卷烟厂“传奇”小组瞄准的是接装纸上的细微皱纹。这个在高速生产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现象,却被小组成员抓住了不放。
同样,重庆卷烟厂“龙卷峰”小组关注的是高速包装机“小盒粘贴不良” 的问题。他们没有试图进行全面改造,而是精准锁定“吸风孔堵塞”和“上胶量过小”两个具体痛点。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切口”,却成为后续一系列创新成果的起源。
“小切口”哲学的威力,不在于切口本身的大小,而在于向纵深挖掘的能力,其背后的大纵深逻辑。
涪陵卷烟厂“传奇”小组从皱纹问题入手,逐层深入,最终发现根源在于上胶辊的锁紧装置这一核心部件。通过一次精准的设备改造,他们不仅解决了皱纹问题,还将上胶辊轴的更换次数从每年9次降为0。
重庆卷烟厂“龙卷峰”小组则通过增加正气吹风装置和优化涂胶孔尺寸等精巧设计,解决了高速包装机“小盒粘贴不良”的问题,大幅降低了缺陷率。其创新方案甚至被设备制造商采纳,直接推动了后续出厂设备的升级。
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度挖掘,正是“小切口”哲学的核心要义。
小切口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带来的累积效应和扩散效应上,这些微创新引发了大变革。
重庆中烟QC小组的成果展示了微创新如何引发连锁反应——涪陵“传奇”小组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本厂问题,还诞生了一项国家专利,并在多家兄弟卷烟厂得到推广;“龙卷峰”小组的创新则被设备制造商采纳,影响到后续出厂设备的设计标准。
这种从解决内部问题到影响行业标准的跃迁,体现了小切口创新的巨大潜力。
一位资深QC活动诊断师评价道:“很多企业效益的增长并非源于某项颠覆性革命,而是来自于无数个由一线员工主导的‘小改小革’。”
“小切口”哲学,需要特定的组织环境才能茁壮成长。重庆中烟为这种哲学提供了三大支撑:
人才孵化器:重庆中烟将QC活动定位为发现人才、锻炼人才的主阵地。新员工通过QC小组快速融入团队,复合型人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成长。
激励机制:重庆中烟《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中创新性地设立了“QC成果引进应用奖”和“QC活动推进与组织奖”,让创新活动中的每个角色都能从中获益。
容错文化:重庆中烟鼓励员工从微小处着手,允许试错,为“小切口”实验提供了安全空间。
重庆中烟的案例展示了“小切口”哲学,在不同领域的可迁移性。这种方法论适用于任何追求持续改进的组织:制造业可以通过小切口优化工艺流程;服务业可以通过小切口提升客户体验;甚至个人成长也可以采用小切口策略,通过微小但持续的改进实现能力提升。
小切口哲学的本质是一种现实主义创新策略。它承认资源的有限性,承认认知的局限性,但却不放弃对卓越的追求。
重庆中烟QC小组的成功启示我们:创新不必始于宏大的蓝图。真正可持续的突破,往往源于对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和对问题本质的深度挖掘。
在接装纸的皱纹里,在吸风孔的堵塞中,蕴含着改变行业的力量——这就是“小切口”哲学揭示的底层逻辑。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