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跨境走私……卷烟寄递打假如何破局?

2025-06-27 香烟资讯 108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近年来,电商和物流行业发展迅猛,卷烟寄递环节居然成了涉烟违法犯罪的新“窝点”。犯罪分子采用“化整为零”“虚假身份登记”“跨省转运”等手段,将假烟、走私烟伪装成普通包裹,利用快递网络逃避监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危害了老百姓的健康。

过去这一年,全国烟草专卖系统联合公安、邮政管理等部门,靠着技术赋能、跨区域协作、社会共治这些办法,在卷烟寄递环节打假和监管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得接着创新机制,构建个长效的防控体系。

一、卷烟寄递环节违法犯罪的三大特点

1、隐蔽得很。犯罪分子会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寄件账号,然后像“蚂蚁搬家”似的,分批运输假烟。每次寄的包裹数量少、价值也低,很难触发传统检查的警戒线。以广东清镇“3·15”倒卖假烟网络案为例,犯罪团伙通过微信群接单,将假烟分散至数百个包裹,每个包裹仅装10-20条卷烟,以此规避传统检查中关于包裹数量和价值的警戒线。同时,利用物流代收货款的方式,切断资金流向的可追溯性,这充分体现了犯罪分子在卷烟寄递环节违法犯罪中隐蔽性强的特点。

2、网络化严重。犯罪分子以线上接单、线下配送、虚拟货币结算的闭环模式,犯罪链条能跨区域、跨行业发展。江西“12·20”特大假烟案里,犯罪团伙在境外服务器上搭建订单平台,用虚拟货币结算货款,还在江西、湖北两省的偏远山区弄了“游击式”的生产窝点,形成了“线上接单—异地制假—快递分销”的完整链条,凸显了犯罪网络化的严重程度。

3、技术含量高。犯罪分子会利用物流大数据分析监管盲区,通过“时间差”“地域差”来躲开检查。像有些团伙就选在深夜发货、凌晨投递,或者让偏远乡镇的快递网点代收包裹,这就给执法增加了难度。

二、监管创新:技术和部门协作一起发力

面对这些新型犯罪手段,烟草、公安、邮政等部门以“数据导侦”为核心,构建了“技术 + 联动”的立体化监管模式。

1、大数据筛查:从“人海战术”到“智能预警”

利用AI图像识别系统拦截可疑包裹。在烟草物流分拣中心应用AI系统,它能自动识别包裹里卷烟的特征,像条形码异常、包装密度异常等,识别准确率能达到90%以上。例如,福建在泉州等地试点投用的涉烟专用智能安检机,采用高精度X光成像技术与AI智能识别算法,可对包裹内物品形态、密度进行毫秒级扫描分析,内置的涉烟特征数据库和AI模型能对疑似涉烟包裹自动标注、分级预警,单台设备日均处理量达10万件。

通过分析资金流追踪问题账户。通过分析物流代收货款、虚拟货币交易记录,就能锁定犯罪团伙的资金链。江西“12·20”卷烟打假案里,执法部门通过资金流水分析,关联出了涉及12家快递公司的300多个账户,最后实现了全链条打击。

2、跨部门联动: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构建“四查”机制联合监管。例如,福建构建了“海警海上查、海关关口堵、公安陆上追、烟草岸上查”的海陆一体联合监管格局。在“海狼行动”里,通过雷达监测、无人机巡查锁定走私船只,利用车辆GPS定位追踪陆路运输。2024年以来,福建全省查获假私烟23761万支,侦破的63起重大案件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表彰奖励,5起案件被列为部督案件。

开展“寄递安全”专项行动。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邮政管理局开展了专项整治,要求快递企业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这三项制度,并对寄递站点、仓库及物流枢纽进行逐一筛查检验,随机抽查三项制度落实情况,确保所有寄递物品经过严格检查和身份核实,并能按相关法规严格执行。近年来,全国对违规寄递烟草制品、未落实安检制度等问题开展了清理和处罚行动,共清理了上万个违规快递网点,处罚了几百家没落实安检制度的企业。

三、社会共治:从“政府管”到“大家一起管”

举报奖励机制:各地烟草部门积极鼓励群众举报涉烟违法行为,并设置举报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举报身边涉烟违法行为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拓宽举报受理范围。2024年,全国烟草部门收到了12万条群众举报线索,其中涉及寄递环节的线索占了40%。

公众宣传教育:通过短视频、直播这些形式,给大家普及识假知识,提高大家的参与度。比如,广东河源市举办了“控烟打假进社区”活动,制作的《假烟识别指南》短视频播放量超过500万次;广东省还联合快递企业开展了“安全寄递”培训,覆盖了20万从业人员。

快递行业自律:推动快递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多次寄递假烟的收件人、寄件人采取限制措施。例如,顺丰速运和烟草部门合作,把涉烟违法客户纳入了系统拦截名单,2024年就拦截了3.2万件可疑包裹。

如今,尽管在卷烟寄递环节打假与监管上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对抗不断升级,犯罪分子可能借助AI换脸、虚拟身份生成等技术手段逃避监管;跨境走私愈发隐蔽,采用“蚂蚁搬家”式的海上走私、陆路转运方式,增加了全链条追踪的难度;此外,电子烟制假售假、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标准尚不明确,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争议。

三、对策建议

面对卷烟寄递环节打假与监管的未来挑战,需从技术、国际合作、法治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的防控体系。

在技术攻坚方面,鉴于犯罪分子不断升级技术手段逃避监管,应大力推广“电子围栏”技术,对物流园区、边境口岸等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现可疑行为便能自动预警,及时掌握犯罪动态。同时,为进一步增强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试点区块链溯源技术,将卷烟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全程上链,实现“一物一码”的可追溯,让每一支卷烟的来源和流向都清晰可查,有效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在国际合作层面,随着跨境走私愈发隐蔽,仅依靠国内监管力量难以实现全链条追踪,因此要加强与东南亚、中东欧等国家执法部门的紧密合作,建立跨境联合执法机制。通过共享情报信息、协同开展执法行动,形成打击跨境涉烟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此外,积极推动国际海事组织(IMO)加强对改装快艇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封堵海上走私通道,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在法治保障上,由于电子烟制假售假、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标准尚不明确,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争议,为形成有力震慑,要将“电子烟制假售假”明确纳入《烟草专卖法》的打击范畴,明确监管标准。同时,推动《刑法》修订,提高涉烟犯罪的量刑标准,对累犯、惯犯实施“从业禁止”,增加违法犯罪成本。

结语

卷烟寄递环节打假和监管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持久战。“技术赋能、国际协作、社会共治、法治保障”是构建“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立体化防控体系的关键支撑。正如福建“海狼行动”中执法人员所言:“打假打私没有终点,只有一直在路上!”这不仅是执法人员的坚定信念,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持续创新监管手段,长期坚守监管防线,才能有效遏制卷烟寄递环节的违法犯罪行为,筑牢烟草市场的安全防线,为维护国家税收安全、保障公众健康以及促进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m.practisedesigner.com/article/46944.html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浅谈卷烟专卖执法的热度、温度与力度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卷烟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5万亿元。在这一庞大产业背后,卷烟执法工作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国家...

香烟资讯 2025-06-27 34 0